白江口海战:1300多年前中日第一场海战
2019年04月30日14:27:31 来源:凤凰网知之作者:非常历史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人参与评论在中日海战的历史上,在唐朝发生了一场重要海战。《旧唐书刘仁轨》载:“仁轨遇倭兵于白江之口,四战捷,焚其舟四百艘,烟...
2019年04月30日 14:27:31
来源:凤凰网知之作者:非常历史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人参与评论
在中日海战的历史上,在唐朝发生了一场重要海战。《旧唐书刘仁轨》载:“仁轨遇倭兵于白江之口,四战捷,焚其舟四百艘,烟焰涨天,海水皆赤,贼众大溃。”《新唐书刘裴娄》载:&ldquo
在中日海战的历史上,在唐朝发生了一场重要海战。
《旧唐书刘仁轨》载:“仁轨遇倭兵于白江之口,四战捷,焚其舟四百艘,烟焰涨天,海水皆赤,贼众大溃。”《新唐书刘裴娄》载:“遇倭人白江口,四战皆克,焚四百艘,海水为丹。”这时是唐高宗龙朔三年(663年),唐朝、新罗联军将军力皆数倍于己的日本、百济联军在朝鲜半岛的白江口打得大败,堪称一次经典海战。
白江口之战
一是联军强强联合。
严格说起来,唐军是应新罗之请远赴朝鲜半岛进行对日本和百济联军的客场作战。但是刘仁轨率领的唐军十分注重同新罗的配合协作,并充分尊重新罗熟悉地形和气象的优势。根据《三国史记新罗本纪》记载,“总管孙仁师领兵,来救,新罗兵马,亦发同征”,可见唐新联军齐心协力团结一致的氛围。
二是兵贵神速,打好时间差。
唐朝水军以最快的速度赶在日本水军之前到达白江口。8月27日,日本水军到达后,率先冲向唐新水军。由于唐军船皆是艨艟巨舰,舰大而坚利于防守,而倭军船多是舢板小舰,日本水军明显处于下风并败下阵来。唐朝水军并不乘胜追击,而是立刻连夜重整坚守,以静制动等待疲劳之师再次来战。
三是巧妙利用地形优势。
由于唐朝新罗联军只有1.2万人和战船170余只,而日本百济联军却有4.7万人和战船800余只,力量悬殊。为了分散日本联军的兵力和精力,刘仁轨主张由从陆路进击白村江上游城市周留(今韩国扶安),切断日本水军的陆上补给和支援。而水路则在刘仁轨、杜爽及扶余隆的率领下,在白江口等待阻击日本军舰。
四是兵不厌诈,合拢包围。
《日本书纪天智纪》说:“更率日本乱伍中军之卒,进打大唐坚阵之军。大唐便自左右夹船绕战。须臾之际,官军败绩。”8月28日,日本水军首先进击唐新水军中军巨舰,意图将其分割为两部。唐新水军自中军佯撤,引诱日军进入唐朝军水阵。日军完全进入之后,唐朝水军迅速左右合围,向日本军舰发射火箭,日军大败。
白江口海战已过去1350多年。“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如今回望这场中日千年第一战,好像向我们诉说:“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白江口海战时的大唐国力强盛,水师配备有坚硬的大船、强弓利箭和威猛的火炮,而日本则是零落的小船和落后的冷兵器。
战争是和平稳定的重要威慑手段。白江口海战使日本在此后多年停止在亚洲对于周边国家的侵略,再联想到在1598年明朝与日本也同在朝鲜半岛的露梁海战使此后300年无战事,说明必须以强大的军力来遏制日本的侵略野心。
白江口海战使日本下定决心加速进入“唐风文化时代”和快速转型为律令制国家,并在701年将国号从倭国改为日本,日本正是遵从学习强者的民族心理,实施多年的海洋战略,终于在1000多年后将北洋水师掀翻,令人感慨。
中国历代战争中,哪些战争改变了历史走势和王朝的命运?中国古代战争毁灭了什么样的文明,又创造了什么新的文明诞生?这些改变了中国历代的战争,又有什么经验与教训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知之×蜻蜓FM推出中国古代十大课程,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黄朴民带来——
《中国古代十大战役》
扫描下方二维码,发现“知之”微信频道,我们按照历史时间循序为你一一解析那些改变历史的关键性战役,走进历史,汲取属于你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