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

人设很重要,谁让你是“乖宝宝”呢——解读格力2019年一季报想到的。

作者: 来源:wbtt 2019-04-30 21:50:05

​​明尼苏达事件,让东哥人设崩塌,从8月末媒体曝光,京东股价一路下滑,最大跌幅超过38%。如果这个事件放在成龙或者张朝阳那里,这虽然不是什么好事,但一定不会有这么大的反响。比如成龙,他一定会非常诚恳地说,“对不起了,我犯了...

​​明尼苏达事件,让东哥人设崩塌,从8月末媒体曝光,京东股价一路下滑,最大跌幅超过38%。如果这个事件放在成龙或者张朝阳那里,这虽然不是什么好事,但一定不会有这么大的反响。比如成龙,他一定会非常诚恳地说,“对不起了,我犯了天下男人都容易犯的一个错误“,然后,没事儿似得。当然,别误解,我绝对不是支持东哥,而且我还要说, “活该”,你本就是这种人,干嘛整天装好男人,跟奶茶妹妹到处含情脉脉撒狗粮?我举这个例子只是说明人设的区别导致结果的区别。


就像格力电器,董总作为企业界第一网红,把人民大会堂,中央电视台,博鳌论坛,当成自己格力的会客厅和免费广告,这能不招人恨吗?你业绩第一的时候都有人没事找茬,何况这次一季报增速“大幅”下降?但我们投资格力,这是自己的真金白银,我们不光欢迎隔壁挑刺,我们自己更要挑,但我们要客观理性。


一、每股收益:万道至简兄分享的一个图很有说服力:



这个图是说明自2015年到现在所有季度美的和格力每股收益的区别。2018年一季度,格力0.93,美的0.80,但我们需要注意,2018年一季报,格力的净利润55.8亿,但扣非后只有41.9亿,也就是非经常损益为13.9亿(按照60.16亿的总股本,每股影响0.23),这导致2018年一季度每股收益大于经营利润。这也就是说,即使2019年一季报与2018年一季报的收益持平,但实际上说明格力的经营利润是增长的。这说明,格力的2019年一季报没有那么不堪。


而且,每个公司的特点是不一样的,格力的特点是三四季度开始发力,因为从这个图可以看出,过去的四年,年报的收益,格力都是优于美的。有人说格力压库存,假如每个企业都有能力压库存,至少证明这个企业牛吧,何况,哪儿那么多的库存天天压年年压,那不得把经销商压趴下。库存是有的,但不会像2015年那么严重,现在消化库存,我认为只需要两个季度。


我们投资一个企业,总要看到这个企业的长远发展,不能单凭一个季度来判断一个企业的好坏和前途命运。


二、营业收入:我想大多数美的粉喷格力没喷到点上。相对于每股收益,格力的营收才是我们最需要担心的。2018年一季报格力的营收是396亿,而2019年一季报格力的营收是405亿,只增长了2.49%。这个可能对于格力的影响更大。如果按照这个速度(一般来说,格力的全年营收为一季度的5倍),实现2500亿的营收对于后面3个季度的压力非常大。


美的的营收是平稳增长的。2018年一季报美的营收697亿,2019年一季报美的营收752亿,同比增长7.84%。但每股收益,美的同比增长17.5%(尽管美的和格力的每股收益一样,都是0.94)。为什么会出现美的利润超过营收的情况?从网上销售来看,美的还在打价格战,价格比格力低不少。我猜想,美的大幅增加网络直销,这可能就是2019年一季度美的利润超过营收增长的主要原因。但这样操作有一个致命的问题,美的原有的销售渠道利益冲突如何协调?当年格力因为和国美的矛盾,董明珠奋而自建网络。但这个自建网络的过程是有风险的,时间、市场、资金成本巨大。


经销商的存在,可以平滑销售业绩,解决工厂库存压力,提供资金支持。茅台作为中国的酒王,零售价1800-2000元,出厂价969元,这当中翻倍的利润,茅台公司不是不知道,但茅台管理层只是管控好销售渠道,但并不大幅增加直销比例。也就是说,销售商渠道可以改革,但不能取消,一旦取消,将来白酒陷入淡季(所有的行业企业总有旺季淡季,都有好日子坏日子),谁来帮助茅台共度难关?可以说,美的也是一样,如果一味地为了提高利润,不照顾经销商利益,长远来说,不一定符合美的的整体利益。


但无论如何说,美的奥克斯发力网络销售,在第一季度对于格力是有影响的。这导致格力的营收增长很少。


三、利润:2019年一季报格力营收增长只有可怜的2.49%,但扣非净利润并没有降低。2018年一季度扣非净利润41.9亿,2019年一季度扣非净利润51.1亿,同比增加22.16%。这个原因可能是:2018年第四季度利润下降,有可能拿出一部分平滑了一季报的收益。否则,按照营收情况,按照今年格力线下促销的力度,营收不增长,扣非净利润不可能增长。从2018年报来看,研发费用大幅增长。同时,许多项目开工,洛阳成都等,所以今年应该是格力的关键一年,在今年希望利润大幅增长并不现实,今年年报能够平稳在10%就已经是符合预期。


四、格力的混改:按照公告,股权转让的价格不低于2019年4月9日前30个交易日的每日加权平均价格的算术平均值。这是最低转让价格,可不是最高转让价格。假如格力股价大涨一倍,国资委能不能批复按照最低价格转让?这个确实是一个问题,也是各方利益的考量。


如果是管理层、经销商和战略投资者的结合体来主导收购,经销商(京海担保)有意愿将股票价格做高吗?我完全信任董总的人品和职业操守,但站在经销商立场,维持50-60的价格就是自己的最佳选择,如果这样,干嘛还拼死拼活增加销量?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猜想,也有可能小人之心了。我的意思只是说,现在是非常时期,有人想卖的高,有人想低位买,立场不同,一季报看看就好,不用太放在心上。


五、我们的操作:格力是A股少有的标志性企业,连续多年的高ROE,高增长率,很多人对于格力做过非常深的研究。这里就不再赘述。我只是想说,在这过程中,没有一帆风顺。每一次,看空的人都会找出理由 “这次与过去不同了”,但每次,经过大跌后的格力继续给持有人带来持续的客观的回报。


过去5年,格力经历了3次大跌:

1、2013年2月-2013年6月,跌幅39.66%;2、2015年6月-2015年9月,跌幅56.04%;3、2018年1月-2018年12月,跌幅39.13%。


在这三次大跌之中,有谁能够坚持对企业的信心,享受了大幅低估带来的机会?董明珠从2014年3月7日首度增持格力电器,截止到2017年报,一共完成了32次增持,目前持股4400多万股。2018年12月25日,格力跌倒了最低点35.35元,但是看年报,上个月股东人数43万,比去年减少了12万,看来有12万的散户完美错过了格力混改的大涨。


这就是人性。茅台也是一样。2018年茅台三季报大幅低于市场预期,市场先来一个跌停到549.09,第二天有大幅下挫,最低点到了509.02,站在冲击1000元的关口,如果那些看一个季度的报告决定买进卖出的人,你们作何感想?


投资方式因人而异,我们不是说要变成永远不动的木头,而是说,如果你相信一个行业,一个企业,一个管理层,最起码你要给自己给企业一个周期,最起码3-5年。如果研究全是基本面,操作起来高抛低吸,那么很可能丢掉宝贵的筹码。一个股票,可能只有20%的时间是上涨的,有80%的时间是下跌的,但这20%的上涨决定了100%的利润,所以才有这么一句话说“雷劈下来的时候你必须在场”。当然,如果你确实有高超的高抛低吸的能力,可以说,你不用研究价值投资,任何一个股票,只要没有退市,它都具有高抛低吸的条件。如果整天担心这个担心那个,看空这个看空那个,这个时候的格力电器,还能比去年贸易战如火如荼的中国经济更危险?


目前的格力电器,2018年净利润260亿,对应55元的股价(3309亿市值),总股本60.16亿,市盈率12.70倍,分红比例58%,股息率3.8%,混改预期不确定,大概率向好。这样一只股票,其实最重要的不是关心趋势和价格走向,而是变成这样一个根本问题:你相信这个公司吗?你觉得这个公司有价值吗?我们投资的企业,对于公司的理解,这是我们心中的船锚。如果我们对公司不理解,如果我们只关心趋势和价格,那么只要有风浪,一定会恐惧,这是人的本性使然。


2017年报不分红,走了一批人。2018年一季报不达预期,还会走一批。这是一定的。


对于我自己,我还是要拿出巴菲特的卖出三原则再思考:基本面变坏,估值变高,有更好的标的。目前,我没有找到这三个原则的任何一个。


所以,我选择坚守。







​​​​

上一篇 下一篇

I 热点 /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