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不会有孩子从打骂中学会抗压能力,正如不会有人学得会抗菜刀能力

作者: 来源:wbtt 2019-04-23 11:05:56

4月17日晚10时左右,上海卢浦大桥发生一起跳桥事故。 4月17日晚10时左右,上海卢浦大桥发生一起跳桥事故。 网上有视频,从不同的角度,拍下了这一幕悲剧。在卢浦大桥上的车流中间车道上,一辆小车停下,一位母亲模样的女子,开...



4月17日晚10时左右,上海卢浦大桥发生一起跳桥事故。


4月17日晚10时左右,上海卢浦大桥发生一起跳桥事故。

网上有视频,从不同的角度,拍下了这一幕悲剧。在卢浦大桥上的车流中间车道上,一辆小车停下,一位母亲模样的女子,开门站在车旁,与17岁的儿子发生争执。其后,这个职校高二的男孩毫不犹豫地冲到桥边,翻栏杆跳了下桥。女子追过来阻拦不及,伏在地上痛哭。

而这个孩子经120确认,当场死亡。其母讲述,她与儿子因在校同学矛盾,发生口角,其子突然跑出车门跳下大桥。

实际上,我从新闻下面的评论里看到,很多人实际上对这种场景是有一种恐惧感的。因为它是我们可能是过去和将来会遭遇到的真实生活的放大版。

上海浦东一男孩突然冲出汽车后座 跳下卢浦大桥身亡

在车流量很大的高架桥上的中间车道中,停车、开车门、站在车门旁吵架,就不是正常人类能干出来的。大概率是要出交通事故的。要是这位女性不幸被别的车撞伤亡了,我还觉得她应该赔偿撞她的车呢。

这说明,这位母亲的心智已经糊涂到置自己与他人的生命于不顾了。这么偏激的性格,跟她相处的人毫无疑问是非常痛苦的。

我非常理解这个男孩。你们怪他草率,很可能,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他无法逃离,已有无数次想跳下去了。

但是,这评论区里,有两种互相矛盾的倾向:一种像我一样,认为是母亲应该为此负重要责任的;一种,是痛骂这个男孩的。

评论区的部分评论评论区的部分评论

“奇了怪了,怎么我的朋友圈里全都是异口同声谴责父母的,说什么孩子不能批评,只能正面教育云云。放屁。依我看,现在的中国孩子不是批评太多了,而是批评太少了,简直欠揍。”(@禇明宇)

“孩子从小该打就得打,让他有个熟悉阶段,不然叛逆期你说几句你指不定做出什么出格的。”(@向前走、莫相)

“我不心疼这个孩子,我心疼这位母亲她的肯定疼得无法形容了。”(@太岁)

“死了就死了吧,活着也是一个没有责任、没有担当的人”(@天波府)

“现在的孩子,抗压能力太差,被宠坏了。”(@青@海)(这条评论,10.1万点赞)

“天啊,现在的孩子越不越不好教育了!”(@兜兜转转)(这条评论,8.9万点赞)

“从小宠的后果,受不了一点点的打击和挫折!太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后果!我相信他死前一定很痛苦,其实不想死,只是想吓吓父母。”(@貌似胖子)(这条评论,32.8万点赞)

假如这几条评论者,和认可这些评论的几十万点赞者,意识到孩子的抗压能力差,不好教育,受不了一点点的打击和挫折,于是,他们都决定永远不生孩子——那么,这些人还算是言行一致的,观点虽然不对,好歹还是逻辑自洽的。

《天空之城》《天空之城》

但我一点都不相信。不仅如此,越是认为孩子总是不懂事、不听话、该打打、该骂骂、孩子不配有感觉的人,他们会特别热衷于生孩子。为什么?因为他们觉得孩子是大人的附属物,是可以任意羞辱、打骂的。教育孩子是一件毫不费力的事。如果孩子不够听话,那一定是孩子的错,反正爹妈是不可能有错的。

父母打骂孩子,孩子百般痛苦,在他们眼里看来,是孩子“抗压能力差”,实际上,他们眼中,生下孩子,就是为了成为父母发泄的人肉沙包而已。沙包如果被打坏了,那是沙包的质量问题啊,怎么可能是打的人的问题呢?

什么叫抗压力?就是父母对你的折磨,你要全盘接受,不能哭、不能闹、不能不高兴、不能有情绪。反抗?你这个逆子!

来自微博@胡锡进来自微博@胡锡进

有网友说得好,“有些人生孩子就是没避孕怀上了而已。生下来就当出气筒了。”(@去你大爷的昵称aaa)这样的人,越是说小孩不行,越是喜欢生孩子。因为他们掌握了父权(母权依附于父权)的绝对权力。他们迫不及待要享受这种权力。

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要善待孩子,没有想过孩子也有感情,也有痛苦;不仅如此,孩子的痛苦,绝大部分都是来自父母。正是父母们制造了孩子的苦难,现在倒有脸来责备孩子忍受苦难的能力不强?

泰国一位父亲把枪支拍到了桌上道:“有种你就别活了!”孩子听到父亲的指责,扣下扳机泰国一位父亲把枪支拍到了桌上道:“有种你就别活了!”孩子听到父亲的指责,扣下扳机

“孩子从小该打就得打,让他有个熟悉阶段”,这种话看了就想啐他一脸。无非就是说,从小要对孩子凌辱打骂,让他被打骂习惯了,就无所谓了,就脸皮厚了,就麻木了。

开什么玩笑?一种,就像这个新闻里的孩子一样,早就想死一百次、一千次了,每一次都在叠加这种痛苦和绝望,终于有一次实施了。另一种,则是“老油条”,你的任何教导或者棍棒对他来说都没有意义了。他的心是麻木了、脸皮是厚了,以后等你老了、他有力气的时候,他凭什么要好好待你呢?你配吗?老人嘛,从老了开始该打就打,该骂就骂,让他有个熟悉阶段。

中国对孩子的凌辱型、打骂型“教育”,真是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从人格上贬低你,从价值上打压你,用语言和暴力摧残你——真以为这是一种正常的培养方式?

《天空之城》《天空之城》

那些被打骂、凌辱的孩子,是不可能学会抗压能力的,就像没有人能学得会抗菜刀能力。

也因为如此,中国是儿童自杀率第一大国,年年如此。

据媒体报告《中国儿童自杀报告:中国儿童自杀率世界第一》所说:

“在中国,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

“一项在上海展开的调查显示:上海地区有24.39%的中小学生曾有一闪而过的结束自己生命的想法,认真考虑过该想法的也占到15.23%,更有5.85%的孩子曾计划自杀,并有1.71%的中小学生自杀未遂。”

“在自杀者的年龄排列中,12岁占第一位(40.3%),其次为14岁(22.7%),11岁和13岁(13.6%)。在自杀者的性别对比中,女孩子远远高于男孩子:女孩占(72.7%),男孩仅占(23.7%)。”

而2018年1月的《新华每日电讯》的新闻中提到:

“一份国内儿童自杀研究的数据显示,中国每年自杀身亡的儿童人数大约为2583人(据正式的报告及数据推算),实际的自杀人数可能还要更多一些,因为许多人认为自杀是不光彩的事,或有些人害怕承担责任,因此许多家庭和单位会隐瞒自杀的证据,这种倾向在儿童自杀上表现得更为突出。”

“2583人这个数字怎么推算的呢?世界卫生组织组织统计,1999年,中国5~14岁儿童自杀率为0.8人/10万。儿童自杀人数占全国总自杀人数的0.9%。在2002年中国首次开展的大规模自杀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乘一下,就得到中国每年儿童自杀人数达到2583人。平均每天有7名儿童自杀而身亡。”

“据美国学者Turkington估计,美国正式报告的儿童自杀行为,不会超过实际自杀行为的1%。”据类似的推测,中国能统计出来的儿童自杀,比实际发生自杀行为的儿童数量,是少得多的。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自2004年启动了一项调查,涉及中国内地13个省的约1.5万名学生。据2007年公布的最终报告《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每5个中学生中就有一人曾考虑过自杀,占样本总数的20.4%,而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占6.5%。”

儿童或少年自杀得多,是因为他们太不懂事吗?是他们抗压能力太差吗?是大人多打骂打骂就能让他们不想自杀了吗?千万别信,因为,中国的大人自杀的也很多。

这让我想起《这个杀手不太冷》当中的一段对话:十二岁的女孩儿马蒂尔达问杀手莱昂:“人生一直都这么苦,还是只有童年才苦?”莱昂说:“一直都这么苦”

“自杀是中国第五大死因,全国平均自杀率为23/10万,每年自杀死亡人数近30万人。除了自杀成功者,每年还有约250万的自杀未遂者。有研究者据此分析,实际自杀数往往比公布的自杀数高3~5倍,由此推算,中国自杀人数可能达每年60万人以上。国际平均自杀率仅为10万分之10,中国自杀率是国际平均数的2.3倍。”(《中国儿童自杀报告:中国儿童自杀率世界第一》)

虽然,成年以后的自杀,原因更复杂,更难以分析。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这么热衷于“百棍棒底下出孝子”,这么喜欢打打骂骂教孩子的国度里,就算成了大人,一点也没有培养出他们的“抗压能力”,还是自杀率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除了说明,中国成人的世界,实在太苦以外,是不是还能说明,棍棒教育对于“抗压”只有负作用,而不可能有正面效果?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那位17岁的孩子的自杀,是令人悲痛的。可以想象,一位能把车停在川流不息的马路中央,站在车门外骂儿子的母亲,一位自己作死、还不怕把别人害死的人,她平常对儿子,也绝无可能是负责任的、平和的、正常的教育。

父母对孩子拥有绝对的处分权,孩子的经济上无法独立,必须服从,即便对于如此变态的母亲,他也没有反抗的可能。不知道孩子在学校遭遇了什么委屈,但他在家庭当中,已经被压抑到无以复加,则是可以肯定的。跳桥的那瞬间,就是高压瓶爆炸的瞬间。

你们可知道,每次这种新闻出来,有多少人暗暗羡慕那个自杀的小孩,羡慕他勇敢,敢于自杀?

你们可知道,有多少人在倾诉:是的,我的父母从小就一直各种辱骂和打压我,我现在仍然非常厌恶他们?

你们可知道,中国为什么大人自杀也多,小孩自杀也多,因为只要很多人有一点点权力,甚至仅仅是大人相对于自己的孩子,男人相对于自己的老婆,高个子同学相对于矮个子同学,拥有绿豆那么大的权力,就一定要使用到极致,把对方的脸踩到泥里,用鞋底使劲地辗。在这种级差体系当中,很难幸存。

那些经常说“现在的小孩怎么这么娇气,打不得骂不得?像我们小时候,动不动就一巴掌打过来,被长辈用皮带抽,不也顺利长大了吗?”这样的人,不要信他;他们只不过自己小时候被打了,所以想在下一代面前,也过一过打人的瘾,行使一下父辈的特权而已。

告诉你吧,就是因为上一代人经常被打骂、毫无人格,其实当下的很多成年人都是精神状态极度不稳定的(比如说,那位站在马路中间开车门的母亲,她的精神就是有问题的),人格不健全,价值观紊乱。

这种不打骂孩子、不凌辱孩子,就不会教育的父母,他们应该先治好自己的病,自己好好看看心理医生,再生孩子,再吐槽孩子不好教育。

你自己变态就好了,还要把下一代也逼得变态?

《天空之城》《天空之城》

打骂,从来都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那只是大人为了“爽”而已。他们甚至还特别擅长另一套语言系统,不打骂,就等于溺爱,溺爱就等于孩子长大后就一定会作奸犯科——简而言之,不让他打骂,他就觉得:你靠什么不让我教育好孩子?

我为什么非常反感那些谩骂这个自杀的孩子的人?因为,死,也是对大人的一种最后的、惟一的反抗。那些心痛母亲的人,不过是觉得,孩子怎么敢反抗父母?居然还真像哪吒一样剔肉还骨,跟父母一刀两断了?太叛逆了!

他们不是惋惜生命,而是惋惜父母失去了一个可支配的对象。他们深深地代入了父权者的一方,痛恨那些不驯服的孩子。

上一篇 下一篇

I 热点 /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