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谷得雨而生也
谷雨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每年4月19日~21日时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同时也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气象专家表示,谷雨是春季最后...
谷
雨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每年4月19日~21日时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同时也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气象专家表示,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大大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
谷雨在从前还是纪念仓颉的日子。仓颉造字作为流传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的民间传说,是陕西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说黄帝时代仓颉耗费三年心血造出汉字,他宁可不要天帝奖的小金人,只求能五谷丰登,让天下人都有饭吃。天帝真的答应了他的要求,下令给下了一场谷子雨。黄帝大为感动,为了让人们记住仓颉的功绩,下令把每年这一天定为谷雨。至今白水地区的人们仍在这天祭祀仓颉。人文始祖仓颉创造汉字,结束了人类结绳记事的历史;汉字的出现,承载了五千年悠悠华夏文明。为此,联合国新闻部还特地将农历二十四节气之“谷雨”定为联合国中文日,以纪念中华文字始祖仓颉的贡献。
谷雨知识知多少
气候特点
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此时我们在养生中应遵遁自然节气的变化,针对其气候特点进行调养。同时由于天气转温,人们的室外活动增加,北方地区的桃花、杏花等开放;杨絮、柳絮四处飞扬。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这时,南方的气温升高较快,一般4月下旬平均气温,除了华南北部和西部部分地区外,已达20℃~22℃,比中旬增高2℃以上。华南东部常会有一、二天出现30以上的高温,使人开始有炎热之感。
节气由来
谷雨是“雨生百谷”的意思。
谷雨节气,东亚高空西风急流会再一次发生明显减弱和北移,华南暖湿气团比较活跃,西风带自西向东环流波动比较频繁,低气压和江淮气旋活动逐渐增多。受其影响,江淮地区会出现连续阴雨或大风暴雨。
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这时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所以说“春雨贵如油”。
节气养生
由于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谷雨节气后是神经痛的发病期,如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同时天气转温,室外活动增加,北方地区的桃花、杏花等开放;杨絮、柳絮四处飞扬,过敏体质的朋友应注意防止花粉症及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
在饮食上应减少高蛋白质、高热量食物的摄入。春季,肝木旺盛,脾衰弱,谷雨前后15天及清明的最后3天中,脾处于旺盛时期。脾的旺盛会使胃强健起来,从而使消化功能处于旺盛的状态,消化功能旺盛有利于营养的吸收,因此这时正是补身的大好时机。
谷 雨
作者:田东江
来源:《天淡云闲:报人读史札记六集》
今天是农历的谷雨。“春雨惊春清谷天”,在二十四节气中,谷雨属于极其寻常的一个。前人从经验中得知,谷雨前后,降雨量会比之前增加。明代农书《二如亭群芳谱》云:“谷雨,谷得雨而生也。”所以,谷雨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所谓“雨生百谷”。由此,“谷雨前后,种瓜种豆”“谷雨之日,萍始生”“清明忙种麦,谷雨下大田”等等农谚也便应运而生。除此之外,谷雨算得上默默无闻,只是反映气候变化的一个小角色。
谷雨之外,二十四节气中反映气候变化的,还有雨水、小暑、大暑、处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和大寒。如果再进行细分,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是反映气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的寒热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是反映降水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的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另外的白露、寒露、霜降呢,反映的则是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当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就出现凝露现象;当气温继续下降,凝露增多,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便凝华为霜。谷雨在反映气候变化的这些节气中又有怎样突出的一面?“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它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
欧阳修《洛阳牡丹记》云:“洛阳以谷雨为开候,而此花常至一百五日开,最先。”顾禄《清嘉录》“谷雨三朝看牡丹”条云:“牡丹花俗称谷雨花,以其在谷雨节开也。”届时,“无论豪家名族,法院琳宫,神祠别观,会馆义局,植之无间。即小小书斋,亦必栽种一二墩,以为玩赏”。于是,“郡城有花之处,士女游观,远近踵至,或有入夜穹幕悬灯,壶觞劝酬,迭为宾主者,号为花会”。然顾禄又说,《司马光集注》有“洛阳人谓谷雨为牡丹厄”之谓。不知何解。厄者,灾难也。敢是也如今日一些地方,比方2013年11月26日安徽蚌埠市金秋菊花展,园林部门原来准备将部分菊花留给居民,却遭到众多市民前来哄抢?
谷雨在从前还是纪念仓颉的日子。仓颉不是传说中文字的创造者吗?没错。《淮南子》说,造出文字的这一天“天雨粟,鬼夜哭”,前面三个字是说天上下起了谷子雨,关联大抵在此。今年第4期《紫禁城》杂志认为,仓颉是在“谷雨节这一天成功创造了汉字”,不大可信。前人对二十四节气的认知,自二分二至始,然后是四立等,直到秦汉才完全定型,而仓颉是传说中黄帝的史官,那个时候还没有谷雨节。仓颉造字成功,为什么会“天雨粟”?以其过于简约,历来便有不同的解释,正反都有。所谓正,如高诱注《淮南子》:“仓颉始视鸟迹之文造书契则诈伪萌生,诈伪萌生则去本趋末,弃耕作之业而务锥刀之利。天知其将饿,故为雨粟。”怕大家都去做买卖没人种地,以后没饭吃,所以先发警告。而所谓反,如墨子曰:“天雨粟,不肖者食禄,与三公易位。天雨黍、豆、麦、粟、稻,是谓恶祥;不出一年,民负子流亡,莫有所向。”天上下来的不是水,而是那些东西,兆头极其不好。至于“鬼夜哭”,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开篇所做的尽情发挥,令人拍案叫绝:“仓颉制字……流到后来,好胥舞文,酷吏锻罪,只这笔尖上边几个字断送了多多少少人?那些屈陷的鬼,岂能不哭!至于后世以诗文取士,凭着暗中朱衣神,不论好歹,只看点头。他肯点点头的,便差池些,也会发高科,做高昏不肯点头的,遮莫你怎样高才,没处叫撞天的屈。那些呕心抽肠的鬼,更不知哭到几时,才是住手。”
清朝的某个谷雨,原本为明朝大将的洪承畴一边与人下棋,一边出了幅上联:一局妙棋,今日几乎忘谷雨。对方续曰:两朝领袖,他年何以别清明。以“清明”对“谷雨”,工整之余更一语双关:一方面,二者都是节令;另一方面,你老兄在历史上如何归类呢,算明朝的,还是清朝的?洪承畴此前还有一联:“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降清之后,有人给各加一字:“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嘲讽之味溢于言表。实际上,像洪承畴这样的“贰臣”,不要说明朝那边的人肯定瞧他不起,就是清朝这边的对之亦无好感。其叩头请降之后,皇太极“即日赏赉无算,置酒陈百戏”,将领们不高兴了:“上何待承畴之重也!”皇太极循循善诱:“吾曹栉风沐雨数十年,将欲何为?”诸将曰:“欲得中原耳。”皇太极于是笑了:“譬诸行道,吾等皆瞽。今获一导者,吾安得不乐?”所以,皇太极亲自到牢房去探视洪承畴,把自己的貂裘给他穿上,再来句 “先生得无寒乎”,貌似关切,出发点其实是利用。正因为洪承畴没有辜负他的期望,也才令后世为之不齿。
2006年5月20日,二十四节气民俗被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显见了国家层面的重视。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二十四节气今天同样可以“指挥”农业生产,但是脑袋里还有这些概念的人,怕都已经有一把年纪了。如何使这笔文化遗产对后人而言像前人那样入脑入心,在口耳代代传承中断了的前提下,唯有寻找新的发力之点。
2015年4月20日
《天淡云闲:报人读史札记六集》
《匆匆时事如许:报人读史札记七集》
《今古一凭栏:报人读史札记初集》
田东江 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田东江
河北三河人,出生于黑龙江齐齐哈尔,成长于京郊潮白河畔。1978年初中毕业考入技工学校,读铸造专业。1980年进富拉尔基第一重型机器厂当工人。1985年自该厂考入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先后获学士、硕士学位。1992年起供职广东省政协机关。1997年起供职南方日报,现任该报社委,高级编辑。2010年获得广东新闻“金枪奖”。2016年荣获“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入选广东省宣传思想战线领军人才。2017年入选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以及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018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已出版作品16部,分“潮白时评精选”、“报人读史札记”和“观影记”三个系列。
初审:龚明娟
复审:陈慧
终审发布:王天琪
※
下拉屏幕参与文章评论
转载须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