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倾城一笑,被骗了3000年的“烽火戏诸侯”

作者: 来源:QQ 2019-04-20 09:28:58

【前言】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这个故事几乎人人皆知。然而,许多历史学家表示质疑。因为,战国以后才有长城,而烽火是汉朝常见的办法,而不是更早500年前的西周。新近发现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更是讲述了另外一个截然不同的...

【前言】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这个故事几乎人人皆知。

然而,许多历史学家表示质疑。因为,战国以后才有长城,而烽火是汉朝常见的办法,而不是更早500年前的西周。

新近发现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更是讲述了另外一个截然不同的故事。

另外,大家都知道,周平王迁都洛阳,被认为是东周的开始,也就是长达几百年的春秋时期的开始。

可是,古时候迁都是常有的事,为什么这次迁都,如此与众不同呢?

【第1课】倾城一笑,被骗了3000年的“烽火戏诸侯”

中国3000年前是周朝。

周朝采取封建制。全国分封了几百个小国,称为诸侯国。这些诸侯国通常都很小,只有一两座小城而已。

诸侯们有一个共同遵从的首领,就是周天子。

这时的周天子叫周幽王,住在镐[hào]京(今陕西西安)。

离镐京不远的地方,有个诸侯国叫褒国。

一天,褒国给周幽王送来一个礼物。

周幽王见到礼物,别提有多高兴了。因为,这不是一件普通的礼物。

这个礼物是一个人,一个非常漂亮的女人,名叫褒姒。

褒姒是个“冰山美人”,长得极漂亮,但不爱说笑,和宫里其他的女人完全不同。

周幽王被她深深迷住了,整天和她在一起,把后宫的王后和妃子全都抛在了脑后。

时间一长,周幽王心想:“要是褒姒能笑一笑,肯定会更加迷人。”

他想了很多办法,找人讲笑话、变魔术、扮小丑,可是褒姒还是没有笑。

这时,有个虢[guó]国人给周幽王出了个主意:“以前为了防备敌人,我们在骊山修了烽火台,还布置了大鼓。敌人来了,我们就点燃烽火,敲响大鼓。附近的诸侯就派兵前来救援。现在天下太平,早就用不上了。不如我们去骊山玩,没准褒姒就笑了。”

周幽王很高兴:“好啊,好啊,我们现在就去。”

周幽王带着褒姒一起来到骊山。

周幽王一声令下,山顶上的烽火台,一个个点起了火,冒出黑色柱子般的浓烟,直插云霄。大鼓也敲起来了,地动山摇,震耳欲聋。

周幽王扯着嗓子问褒姒:“好玩吗?”

褒姒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阵势,鼓声也太吵了,她只见周幽王张着嘴,却完全听不见他在说什么。

褒姒说话的声音更小。她只好冲着周幽王,笑了笑。

周幽王见褒姒真的笑了,心里乐开了花。

这时,附近的诸侯看见了烽火,听见了鼓声,以为敌人来了,就赶紧带兵前来救援。

等跑过来一看,才发现根本没有敌人,只好气呼呼地回去了。

周幽王才不管他们呢,只要能让褒姒开心,做什么他都愿意。

后来,他们又到骊山玩了几次,附近的诸侯就再也不出兵了。

不久,褒姒生了一个儿子。

周幽王高兴极了。他改立褒姒为王后,把原来的王后和太子全都给废了。

原来的王后是申国人,一气之下,就带着废太子,离开镐京,回到娘家申国去了(前778年)。

于是,周幽王与申国起了矛盾,双方开战。

双方交战了几次,申国落下风。

申国急了,就联合几个诸侯,还有住在城外的“野人”——犬戎人,一起反攻镐京。

周幽王赶紧在骊山点起烽火,敲起大鼓,想要诸侯们来救援。

可是,附近的诸侯以为他又在逗美人开心呢,没有人出兵。

很快,镐京被攻破了,周幽王也被杀了(前771年)。

犬戎人一进城,就到处烧杀抢掠,把褒姒也抢走了。申国拿他也没办法。

幸好附近的郑国派了兵过来,这才赶走了犬戎人。

于是,申国和郑国就拥立原来的废太子为新的周天子,就是周平王。

可是,周平王是杀父夺位,名不正言不顺,许多诸侯都不肯承认他。

虢国更是拥立周幽王的弟弟为周天子,称为周携王,支持他的诸侯很多。

这样,周朝就同时有了两个周天子。

周平王整天坐立不安。

因为支持周携王的虢国、褒国离镐京很近,而申国却离得比较远。

第二年(前770年),周平王决定搬家。他离开镐京往东,搬到了离申国更近的洛阳。

几年后(前767年),支持周平王的郑国,也搬到了洛阳附近。

又过了几年(前760年),北方的晋国,突然袭击,竟把周携王给杀了。

这样,就只剩下一个不正统的周天子——周平王了。

可是,周平王无法让诸侯们信服,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

诸侯们开始自己管自己,不再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全国几百个诸侯群龙无首,顿时你争我夺,乱战起来。

周天子再也管不了他们,一个四分五裂的新时代开始了。

历史上,一般将周平王东迁洛阳(前770年)后的周朝,称为东周。在这之前的周朝,则称为西周。

(红色为支持周平王的诸侯国)

重要事件:

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阳,标志东周的开始

你来说说:

如果你是某个诸侯,你打算支持周平王吗?为什么呢?

注:

1、关于烽火戏诸侯。《吕氏春秋》中记载的是打鼓,没有说烽火。“戎寇当至,幽王击鼓,诸侯之兵皆至,褒姒大说,喜之。”《史记》中则两个都有。“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本文从《史记》。

2、钱穆的《国史大纲》,对烽火戏诸侯提出了强烈质疑。认为“举烽传警,乃汉人备匈奴事耳。骊山之役,由幽王举兵讨申,更不需举烽。史公对此番事变,大段不甚了了也。”

3、《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中,讲述了周幽王因废太子宜臼(周平王)而征讨申国,反被申国联合犬戎杀死的故事。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万象读历史(ID:wanxiangshuoshi)

上一篇 下一篇

I 热点 /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