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墓穴中的黄金怪兽:《山海经》水怪蛊雕真相之谜
各位小可爱大家好,我是希夷你姨,一个沉迷于神话传说不能自拔的大叔。1957年,考古队在陕西神木发现了一座战国时期的匈奴墓穴,其中一只高11.5厘米,宽11厘米的“黄金怪兽”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因为它的造型实在是太奇特了,整...
各位小可爱大家好,我是希夷你姨,一个沉迷于神话传说不能自拔的大叔。
1957年,考古队在陕西神木发现了一座战国时期的匈奴墓穴,其中一只高11.5厘米,宽11厘米的“黄金怪兽”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
因为它的造型实在是太奇特了,整体看起来像是一只大鹿,但是长着鹰嘴,头上有角。据说墓主是一位匈奴王族,有极高的身份和地位。而这种兽身鸟兽的怪物,正是《山海经》中记载的泽更河中的上古水中怪兽——蛊雕。
文/希夷
符号帝国独家原创
(一)
这座黄金雕塑是在墓穴中发现的,可以从侧面证明,早在战国时期,匈奴人已经知道“蛊雕”这种怪兽的存在,而且把它作为镇守墓穴的神兽,看守亡灵的使者。草原文明憧憬雄鹰和雕等凶禽,蛊雕奇特凶恶的造型极大地满足了他们的想象力。
《山海经·南二次经》记载,区吴山往东五百里,就是鹿吴山,这是一座非常荒凉的山,山上山下都不生草木,但却有很多黄金和玉石。泽更河就是从山谷中发源的,它最终南流注入了磅水之中。
磅水河里有一生古老而神秘的水怪,它就是蛊雕,兽身鸟首,背有羽翼,头上有角。是一种吃人的水中怪兽。每当袭击人畜的时候,它还会伪装自己,发出婴儿的叫声。
(二)
从字面上看,蛊雕是一种既具有鸟,同时具有野兽特点的怪物。它的头上长着大角,背上有翅膀,身后有尾巴,而且生活在水中。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存在的,长翅膀的只能是鸟,水生动物也不可能长翅膀。
野兽也不可能长着鹰隼那样坚硬带勾的嘴巴。因为野兽吞咬食物依靠的是锋利的牙齿,而不是嘴。
那么蛊雕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呢?
要找到突破口,我们可以从整体上考虑。《山海经》中说它兽身鸟首,有可能就是因为它“头上有角”,所以才说它长着野兽的身子。那么世界上有没有长角的鸟类呢?
(三)
在菲律宾生长着一种猛禽,它们属于鹰隼类,因为经常猎食山中的猿猴,以凶猛著称,因而又被称为“食猿雕”。食猿雕虽然头上没有真的长角,但是脑袋上的羽毛很蓬松,通常还会呈现竖立的状态,所以看起来就像是头上有角。
《山海经》的作者说蛊雕生活在水中,这应该也是一种误解,可能是他在观察的时候,蛊雕正好在攻击正在河边饮水的猿猴,所以误以为它们是水中的怪物。只能说明它们会靠近水源地而生。
南美洲也有一种“头上长角”的凶禽,它就是哈佩雕,同样属于雕类。头上有两绺竖起来的羽毛,看起来又凶又萌,就像是两只犄角。哈佩雕是肉食动物,经常以动物的尸体为食,甚至会袭击体型较小的野兽。
再从古文字的角度考察,自古巫蛊连用,之所以把它们成为“蛊雕”,一是不管是食猿雕还是哈佩雕,都很凶恶;二是因为它们身上的花纹,就像是巫师画成的鬼画符一样,充满了神秘阴暗的气息。
再回到文章开头,蛊雕能被草原民族看重,至少应该跟草原有联系。所以可以肯定蛊雕应该属于隼类中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