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溜索村”:住这儿很艰难 离开这儿更难

作者: 来源:QQ 2019-04-19 10:13:18

摄影/陈杰文字/刘旻策划/中国人的一天x萤火计划出品/腾讯新闻x新京报【地理:背靠峭壁与世隔绝常有地质灾害】大石头组地处地质灾害严重地区,雨季来临时常发生泥石流。村里很多房子都贴着岩洞而建,目的是为了在雨季...

摄影/陈杰 文字/刘旻

策划/中国人的一天 x 萤火计划

出品/腾讯新闻 x 新京报

【地理:背靠峭壁与世隔绝 常有地质灾害】

大石头组地处地质灾害严重地区,雨季来临时常发生泥石流。村里很多房子都贴着岩洞而建,目的是为了在雨季落石时避险。

村里的房屋贴着岩洞而建

【交通:修桥无望 溜索是过江的唯一选择】

大石头组是为数不多的至今未通公路的闭塞村落。这里距威宁海拉镇50多公里,出行基本靠走,生产生活物资都是到对岸顺山而上的约8公里处的集市上采买。

走出村子只有两条路,其一是徒步翻越一段落差为1100米、长度为7公里的山岭;其二就是通过溜索到对岸云南,然后借道对面的水电站公路绕道外出。无论哪一条都很曲折,但村民多选择后者。运输物资的工具非常原始——人力和驴子。

近年来,“溜索改桥”已让许多威宁县的许多村落受惠。但对于地处高危地质灾害区的花果村大石头组来说,修路建桥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图为一名村民“过溜”

【经济:贫困乡镇里最贫困的村】

海拉镇是贵州省最贫困的乡镇之一,而大石头组又是其中自然条件最恶劣、经济最贫困的村。

大石头组土地贫瘠,仅能种植玉米,广种薄收,每亩地能打300斤玉米就算丰收。2016年遇到干旱,整个村子几乎没有收成。

随着村里人大多数外出打工,一些地空闲出来,便交给村里的留守老人种植。这种现象在农村非常普遍。 目前,留在村里种地村民年龄大部分在70岁左右,50岁以下的人仅有2人。

图为村里的土地

【教育:上学路危险遥远 缺住宿条件】

大石头组有12名小学生,7名中学,其中许多为留守儿童。

小学生在山顶的花果小学上学,每天从上下学往返近7个小时。花果小学无法寄宿,所以小学生们每天在路上耗费大量时间和体力。而如果去可以寄宿的学校,则要先溜索,再面对数十里的路程。

中学生在海拉镇中学寄宿,每周往返一次,单程大约在20公里,其中有大约7公里是陡峭的“羚羊路”。

村里儿童一般到8岁才入学,年龄较小的儿童难以完成山路攀爬。

图为村里的两名留守儿童

【扶贫:搬迁不易 仍得为留下的村民作打算】

大石头组分上寨和下寨,2017年以前有74户居民,随着精准扶贫的推进,一部分住户易地搬迁至威宁县,到2019年3月还有29户。搬迁家庭被安排至县里或者镇上的易地安置点,有劳动能力的村民经过基本技能培训,就近安排就业;学龄儿童也安排至就近学校入学。

村民选择不搬迁的原因,除了因为老人年迈而不能搬迁,还有年纪太大无法在县城谋生,以及老人无法接受县城的殡葬改革等。还有一部分村民已经居住在外,但仍在村里进行劳作。

对于不愿意搬迁的住户,镇干部、村干部频繁下乡做工作,有的面对面做工作不下二十次。

目前,政府在持续进行劝说工作;同时也在设法改善无法搬迁家庭的生活,包括学龄儿童上学等问题。

上一篇 下一篇

I 热点 /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