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生活在《诗经》中人们的都吃啥?

作者: 来源:QQ 2019-04-19 07:50:01

大道知行《诗经》中的饮食文化……先秦距今近3000年,那时的人们都吃啥呢?中国是一个重“食”的国度,更是一个重“诗”的国度。我国先秦时代的饮食风貌在《诗经》和《楚辞》中得到全面反映,从这一点也说明了饮食在我国远古...

大道知行

《诗经》中的饮食文化……先秦距今近3000年,那时的人们都吃啥呢?

中国是一个重“食”的国度,更是一个重“诗”的国度。我国先秦时代的饮食风貌在《诗经》和《楚辞》中得到全面反映,从这一点也说明了饮食在我国远古时期就进入到诗歌境界,得到歌颂。

《诗经》

《诗经》这部古老的文学名著,收录了商朝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其中《国风》多属民间歌谣,很多直接描写劳动人民的生活方式,比如稼穑、采集、狩猎、割烹之事,涉及到当时人们的饮食原料,即使出自统治阶级的《雅》、《颂》,因多系宴会或祭祀中的乐歌,也常侧重反映贵族们的饮食生活。

《诗经》里的“鱼”

《陈风衡门》

《陈风衡门》:“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食鱼,必河之鲤”。说的是周时陈国(今河南淮阳一带)的食俗——喜欢吃鲂鱼和鲤鱼。

河南地处黄河流域,这又说明,自古以来,黄河之鲤,经过烹调之后,乃鱼类中的上乘美味。

《桧风匪风》

《桧风匪风》:“谁能烹鱼,溉之釜鬵。”桧国(今河南荥阳一带)周时常用的烹鱼炊具有“鬵”,是古代釜(锅)类烹器。当时“烹”的技法和“煮”相同。《左传?昭工二十年》“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说明春秋时期烹煮的技法是一致的。食鱼之风在周代极为盛行。

《小雅六月》

《小雅六月》:“炰鳖脍鲤。”鳖,就是甲鱼。炰,即烹煮之法。郑玄笺:“炰鳖,以火熟之也。”“脍鲤”是周时的名馔,为宫廷、贵族所重视。

《诗经》中的烹调方法:

炰、炙、燔

《小雅瓠叶》

《小雅瓠叶》:“有兔斯首,炮之燔之”、“有兔之首,燔之炙之”,说明周时烧、烤野味是比较普遍的。汉代毛亨在注解中说:“将毛曰炮,加火曰燔,炕火曰炙。”

从商代甲骨文的造型中进行分析研究,“燃”和“爊”(ao)两字,一个象形将犬用叉子叉上,放在火上烧烤;一个是象形将鹿放在火上烧烤。可见商周以来,吃烤烧狗肉和鹿肉是很流行的。二烧烤可以称为永恒的烹饪之法,不论在野蛮时代,还是文明时代。

《大雅生民》

《大雅生民》中亦有描写烹饪方法——“蒸”的诗句,如“蒸之浮浮”。古时候,冬祭叫“蒸”,因为冬天祭品宜以熟食。

《说文火部》

《说文?火部》称:“蒸,火气上行也。”当时的蒸和现在的蒸不一样。今天,蒸食品不只用猛火,还借助水蒸气,把食品蒸熟。而古代蒸食品也可以不用水,有“干炙”的技法。

《毛传》

《毛传》说:“浮浮,气也。”也就是浮浮,以猛火蒸食品,形容火气往上走的样子。蒸,这个技法的出现,比烧烤又进了一大步。

注:蒸法是东方世界区别于西方饮食文化的一种重要的烹饪方法,直到今日,在欧洲人的厨房也极少用蒸法。他们在烤法上十分精到,所以主食吃面包;而我们以蒸技见长,我们吃的是馒头。

《诗经》中的先秦饮宴、舞乐

《小雅伐木》

《小雅伐木》:“伐木许许,酾酒有藇。既有肥羜,以速诸父,陈馈八簋。”酾,即滤酒。周代讲究喝滤酒,则酒味醇香。藇,一说是茱萸,以其制酒,则有茱萸的香味。陈馈八簋,也与祭祀有关,祭祀后多举行宴享,则常用鼎、簋之器,分别盛八种谷物烹制的食品。宴会之格局讲究,筵席之丰富,不言而喻。

周代贵族筵席上的钟鼓奏乐、仕女献舞十分普遍。《小雅伐木》:“坎坎鼓我,蹲蹲舞我。”说的是宾主一边饮宴,乐舞人一边打鼓舞蹈。

《小雅宾之处筵》

《小雅宾之处筵》中还记载了聚宴的欢乐场面:“宾之初筵,左右秩秩。笾豆有楚,淆核维旅。酒既和旨,饮酒孔偕。钟鼓既设,举醻逸逸。”再现了先秦宴会中“以乐侑食”的风尚,使我们仿佛看到了“食前方丈,罗致珍馐,陈馈八簋,味列九鼎”的豪华场面。

《小雅鹿鸣》

《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千古吟诵。古人喜用鹿来拟良主嘉宾与笙瑟构和宴会盛况。“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意思是鹿发现了美食,不忘其同类,发出“呦呦”之声,呼唤它的同类共享。

《淮南子》

《淮南子》中所说:“鹿鸣兴于兽而君子美之,取其见食而相呼也。”古人认为,这是一种美德,“鹿鸣”之歌“用于宾宴则君臣和”。据说春秋时的孙穆子被聘于晋,晋悼公设宴招待孙穆子时,宴间就唱《鹿鸣》第三章。

《诗经》中的祭祀

殷、周时,人们崇鬼神好祭祀。对此,《诗经》中也有很多记载。

《周颂丝衣》

《周颂丝衣》:“自堂徂基,自养徂牛,鼐鼎及鼒。兕觥其觩。”这是描写周成王祭祀的诗。祭祀开始,先要从堂到门口去查看边豆,也要从羊到牛去查看祭牲。把大鼎、小鼎的鼎巾都揭起来,把各祭祀用的酒器都摆放好,为祭祀做好一切准备。另外,野禽类美食,亦为宗庙祭祀的重要食品。

周时尚宵春冬献鱼祭祖之俗。

《周颂潜》

《周颂潜》:“猗与漆沮,潜有多鱼;有鱣有鲔,鲦鲿鰋鲤。以享以祀,以介景福。”凡是王侯祭祀祖先,都要用上述的干鱼或鲜鱼,谓之鱼祭,而且用量很大。

韭菜也是春祭的必需品。

《豳风七月》

《豳风七月》:“四之日其蚤,献鱼祭韭。”《礼记》称:“谓韭为丰本,言其美在根也。”韭菜,当时已成为烹调中之美味。

《诗经》中的主食

饮食决定了一个民族饮食文化的基本风格。我国的主食大致范围在先秦已确立。这一点在《诗经》中有记载。

《七月》

《七月》:“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黍离》《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桑中》

《桑中》:“爱采麦矣,沫之北矣。”

《鸨羽》

《鸨羽》:“王事靡监,不能载稻粱。”

《诗经》中提到谷物的诗句比比皆是,从中可以看出,在新石器时代先后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的我国中部地区人民,先秦时期已以粮食为主要饮食原料,而且今天我国食用的谷物,除了西汉张骞等人从西域引进的胡麻、胡豆等少数品种外,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基本齐备。

《诗经》虽是一部诗歌总集,却为我们追寻和研究先秦饮食状况提供了最系统详实的资料,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2500多年前黄河流域和江南部分地区民间的饮食生活,对后世亦影响深远。

上一篇 下一篇

I 热点 /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