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传统出版社不想被彻底颠覆只有一个办法:专业化

作者: 来源:QQ 2019-04-19 06:27:46

编者按:如果说10年前,出版机构还处于缓慢的、自给自足的小世界,如今,不管是由外而内,还是自身发展的驱动,变化已经势不可挡。当出版机构原有的组织架构、生产方式、产品结构、利润结构、传播方式、销售道路,无法与真实的市场...

编者按:如果说10年前,出版机构还处于缓慢的、自给自足的小世界,如今,不管是由外而内,还是自身发展的驱动,变化已经势不可挡。当出版机构原有的组织架构、生产方式、产品结构、利润结构、传播方式、销售道路,无法与真实的市场"对话",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改变自己。为此,我们特别邀约到山东画报出版社社长李文波,针对目前出版机构的“生存关卡”,撰文一篇,以飨读者。

李文波(山东画报出版社社长)

近年来,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和正在发生着深层次的变化,以移动互联、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和相互作用的新经济模式,重构着人们的 生活方式,也重构着企业的生产方式。而新的经济模式对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影响,在物质消费习惯改变后的几年内,开始加速现显,特别是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新零售模式出现后,使得精神内容和文化产品的生产者、传播者,都不得不重新调整或者彻底重塑自身的组织结构、产品形态和营销渠道。以适应新的文化消费者的文化生活方式,同时要适应不断快速变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做为文化产业中精神内容和文化产品最重要的生产者和提供者之一的专业出版机构,也正面临着从产品策划、编辑制作、到营销传播各环节的深刻变革。在这场以互联网为基础、以众多新技术出现为推动力的经济变革大潮中,传统出版机构的处境十分尴尬。原有的组织架构、生产方式、产品结构、利润结构,传播方式,销售道路,都无法适应市场结构的变化与消费者需求。

特别是出版业赖以生存的教材教辅产品品类,目前在大部分出版企业的利润结构中占比过大,一旦教材教辅阅读市场和政策市场的出现变化,出版机构将无法应对结构性风险,另外,一旦新的教材教辅阅读方式形成主流市场,一旦新的内容生产平台与新的读者形成有效对接,那么,传统出版机构被彻底颠覆的命运将不可避免,所以,当前形势下,传统出版社的自我革命势在必行。

那么,如何进行这场事关生死存亡的自我革命,如何重新找到一条适合出版社生存与发展的路径,如何重新打造出版社新的核心竞争力呢,只有一条路:专业化。下面,想从几个方位来探讨和说明一个中小型出版社为什么只有通过进行全方面的专业化变革,才能重新打造自己核心竞争力,出版社如何进行专业化重塑,才能形成自己在新经济结构中的存在价值的问题。

人的专业化,

是出版社生产方式和运营模式变革与重构的根本

(一)编辑的专业化。

在出版社从业人员专业化的变革中,编辑人员的专业化是重中之重。在出版社组织结构中与把握能力,对市场需求与消费者心理的判断分析,对内容的制作加工和产品呈现方式及细节的处理,直接决定了图书产品最后的品质。在新的市场环境下,编辑的专业化培养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根据出版社有关产品板块的定位,招聘有专业知识结构和有相关专业背景的编辑,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样,产品的基本质量可以保证。如果再有创意型的编辑与专业型的编辑相配合,就能够使产品在研发阶段就获得学术专业深度与前沿性内容方面的领先。

其次,在编辑专业化工作的运营中,编辑的个人兴趣爱好与内容产品的融合,编辑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平台的建设,编辑的实践平台的建立,编辑思维的专业性训练,编辑营销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等工作机制化,都会对编辑的专业化产生有效的影响。

三是要注意培养具有全媒体策划、全版权运营、全通路营销能力的产品经理型编辑,以组建和带领有关项目组及团队。并能够使项目产品及项目团队快速完成品牌化建设,(目前编辑专业化工作最难的还是找到相关专业的人才,由于出版社当前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以及相配套的招聘、引进、薪酬、考核办法,一些高端的专业化的编辑很难加入有关出版社,这也使得传统出版机构首先要加强对现有编辑的全媒体运营培训,并根据现有编辑资源策划与之适应的产品。

(二)营销人员的专业化。

新的市场需求,新的渠道平台,新的销售模式,新的传播媒介,也对出版社营销人员提出了新的专业化的要求。而对出版社营销人员的专业化培养及要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需要进一步提高市场洞察力。当前阅读市场变化很快,新形势下的营销人员,要有更加敏锐的市场嗅觉,了解宏观政策市场和微观产品市场的发展方向。如何更好的培养这种市场观察与判断能力呢,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掌握一定的数据信息获取技术,具备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学会从数据中发现问题,从数据中分析问题,从数据中解决问题。这是新技术对出版社营销人员的新要求。

二是要提升沟通能力。营销人员的沟通能力,决定了渠道关系,消费者关系,媒体关系,特别是新零售形势下,渠道更多元,消费的需求更复杂,强大的沟通能力,会形成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从而决定了产品的销售能力。

三是提升活动策划和创意能力。在这个注意力经济的时代,在这个人人都是自媒体的互联时代,内容产品的传播速度与广度,文化产品是否可以成为社会焦点和舆论话题,是营销人员全媒体与全渠道运营能力的集中体现。

四是提升解读产品的能力。出版社营销人员对图书内容的独特理解,是出版社自身营销专业化的重要体现。所以,出版社营销人员需要大量阅读,与让内容情节与产品融为一体,打造更多以内容为基础的创新性营销活动。

五是不断增强新媒体传播技术使用的能力。提升“传播产品”的制作能力。要掌握新的媒体、新的传播平台玩法,要做为一种新的营销技能去不断学习。并逐步形成打造全媒体营销品牌的能力。

(三)团队运营的专业化。

出版社是一个内容产品的生产和传播的系统,是一个个环节相互协作、相互制约的平台,只有每个环节都高效运营,高度专业化,才会有高品质的专业化内容产品,才会打造基于内容产品与阅读服务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建立基于内容产品定位的组织结构,管理机制,营销机制,打造整体的内容生产与传播的专业化管理平台,形成专业化的运营模式,形成集体性的专业化思维观念,对于一个出版社非常重要,出版社专业化整体团队与流程的打造,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1.强化领导班子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能力。

2.建立出版社专业化定位的企业战略,企业文化和团队共同的价值观。

3.建立透明度极高的管理机制、产品与市场数据共享模式。为所有团队成员的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内容的专业化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优质的内容生产能力,是传统出版机构在产业链中的优势,但是在近几年及未来的产业发展过程中,只有不断提升更加专业化的内容生产与更加专业化的内容传播能力,提升更加专业化的版权运营能力,才会保持住出版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才能维护住优质的内容资源。

下面,从内容生产的专业化和内容服务的专业化,两个方面探讨如何提升出版机构内容专业化能力的问题。

(一)如何打造和提升内容生产的专业化?

1.深入研究图书产品内容与呈现形态完美融合的问题,并提升融合创新的制作能力。这种把对内容的深度理解与市场呈现形式以及与市场渠道和传播载体相融合的能力,最能体现了出版机构的专业水准和价值。

2.深入研究产品定位和细分市场的精准对接问题。要结合市场需求和自己出版社的优势出版资源,确立产品方向,精准定位,细分目标客户,才能打造真正高效率的内容产品。从而在市场层面体现专业化的能力。

3.提升工匠化的制作及产品管理的专业化能力。要建立出版机构自己独特的产品风格和品牌,建设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制作标准流程,把产品制作的内容细节与艺术化形态推向极致。

(二)如何打造内容服务的专业化?

1.出版机构需要持续追问读者是谁,读者在哪里,通过确定目标客户群,并对目标客户群进入深入研究,才能用专业化的阅读服务,满足客户需求。

2.传统出版机构现阶段需要深刻洞察,并追踪不断变化的需求,读者内心真实的阅读需求才能适时间调整产品与服务,提升专业化、个性化阅读服务的能力。

3.不断提升与读者建立情感联络的能力,通过打造线下场景化,线上社群化,产品情感化,服务专业化的与读者沟通阅读服务模式,为读者提供更专业的阅读体验。

4.以高水准专业化阅读研究成果引领阅读市场的方向。通过各领域专业化的作家学者,专业化的编辑的视野、眼光和制作,通过优质的阅读产品,通过优质的阅读服务,引领大众阅读潮流,并为全民阅读提供风向标。这也是出版机构专业化优势的重要体现。

5.现阶段出版机构还需要提升版权的获取、管理和运营的专业化能力。提升对作家的专业化服务能力,从而打造一种版权服务的竞争力。出版社和策划编辑,是离作者及版权最近的人,也是与作者交流最多,与作品交流最多的人,应该在版权运营方面取得优势。其中,编辑针对作品与作者的对话能力,与作者的人际沟通能力尤为重要。出版社则需要建立一整套对作者的服务体系,包括作家写作计划的制定、产品线设计、品种管理、版税支付服务、营销计划等方面,为作者(版权)提供全方位专业化服务,逐步从作家工作室模式向作家经济人模式过度,总体来讲,在文化产业链条中,内容版权是核心,而出版社是离内容最近,也是最有优势运营内容的一环。

总之,在这次由新技术驱动的经济变革大潮中,传统出版机构只有走更加专业化的道路,全面重新定位,精准定位,才能够快速适应市场,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从而打造核心竞争力,在新的商业环境中立足并站稳。当然,这种不断自我革命,自我调整,坦荡拥抱变化的勇气,根据时代和环境变化而快速做出变化的能力,才是出版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

上一篇 下一篇

I 热点 /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