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热议的“996”到底在谈什么?
近日,“996工作制”相关话题在网上引起热议。事件起源于3月26日,有程序员在知名代码托管平台GitHub上发起了一个名为“#996.icu#”的开源项目,含义是“工作996,生病ICU”,并以此来抵制“996工作制”。这之后,“996工作制"就...
近日,“996工作制”相关话题在网上引起热议。
事件起源于3月26日,有程序员在知名代码托管平台GitHub上发起了一个名为“#996.icu#”的开源项目,含义是“工作996,生病ICU”,并以此来抵制“996工作制”。
这之后,“996工作制"就引发了全民热议,很多商界大佬加入,马云则一谈再谈,很多媒体也就“996工作制”发表自己的观点。
人们对“996工作制”谈的都很深入,更多谈到的就是工作、奋斗、健康,甚至延伸到了历史。
作为一个职场号,这个话题和工作时长息息相关,那咱们就来谈谈“996工作制”。
谈“996工作制”其实就是谈谈“996工作制”下的人,我们由此可以将其分类为:
1、“996工作制”的人
这种类型既包括“996工作制”下工作的人,又包括更长时长的人。他们为什么会选择这么“煎熬”“折磨人”的时长呢?
一种人是为了赚钱。他们选择的工作的客流量决定他们是上六天班还是七天班,老板对于行情的认知与否决定了他们放假与否。为了赚钱,人们想不到比用时间换金钱更好的工作方式。
另一种人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他们是一干平庸人中出类拔萃的精英,当然社会的进步也需要他们废寝忘食的去推动。这时候他们存在于人世间的时间就相应的延长,就像活了一千三百多年的李白和杜甫,目前仍在延续。
2、非“996工作制”的人
非“996工作制”的人也分为两种,都和意志力相关。
一种是也在工作,并且也在赚钱的人。这种人口中会出现人们口中“努力奋斗”与“伪奋斗”的情况,有些时候对心理负担比较重。既有合理利用时间努力奋斗的,也有浪费时间踌躇不定的。
另一种是自由工作者。这种人通常工作时间不固定,有优秀的才能维持生活,并且可以实现心灵上的满足。
根据以上“合理”(自卖自夸~)分类,我们就可以发现,选择造成很大的影响,其次就是对知识的把控和学习能力。再华丽的辞藻都是真实情况的迷幻外壳,这虽然是一个社会现象,实质上透露出的却是头脑知识储备的问题。
人们从来不会对自己世界之外的事物感兴趣,因为不知道,此时如果有人站出来在一旁指着你说没出息,明明有更好的选择却安居一隅,你的第一反应一定不是骂回去、打回去,而是想他刚说的是什么东西。
对“996工作制”的反应会反映出目前的状况,当然也展现出很多不足。因此,在道德、法律和地球的约束下,为了成为心中的自己,我们能做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