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证监会严打啤壳 保荐人牌照审批骤降
据香港东方日报报道,香港本地中小型保荐人数目数年前显著增加,惟近期新成立的中小型保荐人已转趋淡静。根据香港证监会数据显示,年初至今只有四家机构获该会发保荐人牌照,撇除三家具内地背景,只有一家是中小型保荐人。分析...
据香港东方日报报道,香港本地中小型保荐人数目数年前显著增加,惟近期新成立的中小型保荐人已转趋淡静。根据香港证监会数据显示,年初至今只有四家机构获该会发保荐人牌照,撇除三家具内地背景,只有一家是中小型保荐人。
分析认为,虽然今年首季香港新股集资额全球排名第二位,但监管机构严打啤壳,创业板上市公司数目大减,本地中小型保荐人生意难捞,自立门户的诱因大减,个别甚至或因生意不理想会结束业务。相反,有中资券商背景的保荐人会愈来愈多。
2015至2016年期间,市场出现多家本地中小型保荐人,单是2015年获证监会发牌的中小型保荐人已近十家。当时正值内地对外资投资高峰期,内地资金对香港上市公司的上市地位有需求,加上开设保荐人公司门槛不高,最低实缴资本只需1000万元,造就大量本地中小型行成立。去年获发牌的保荐人达14家,当中不乏中小型保荐人。
不过,2019年至今只有四家机构获发保荐人牌照,包括方正证券融资、越秀融资、丝路国际资本及竤信国际。现时持牌的保荐人总数有114家,较去年底仅微增3.6%。
公共专业联盟财经政策发言人甄文星表示,未来中小型保荐人新成立数目肯定会放缓,原因是新股市场淡静,部分新股要延期,令到成本增加,而且开设保荐人公司的租金及人工不菲。此外,监管机构严打啤壳、借壳上市等亦是原因之一,‘现时的确是少咗公司愿意在创业板上市!’与此同时,证监会发牌部很忙,正常要六个月才能批出保荐人牌照。
有投行界人士直言,现时创业板上市已变质,“原本创业板是给中小型企业机会上市,但现时就好似洪水猛兽般,要赶尽杀绝,创业板已再无集资功能!”
除创业板集资难之外,即使主板上市亦较以前困难,因为香港交易所(00388)去年收紧上市门槛,将主板上市时的最低市值由2亿元,增加至5亿元,最低公众持股价值由5,000万元,增加至1.25亿元。“莫讲话小型行,就连中资投行都觉得难!”
他又称,近年上市公司重组的监管及合规要求提高,加上市况波动令散户对新股市场兴趣下降,中小型保荐人生意亦受影响。‘细行如果无分销网络,生意更差!’再者,近年证监会审批牌照很严格,遇到要转换大股东或者是民企背景等,都要查根究底。
他续表示,种种原因下,本地保荐人自立门户的诱因大减,甚至个别或因生意不好会结业。“保荐人的主要人员有其市场价值,如果无生意,没有必要再开档,可以去打番工,中资保荐人抢住要人!”
投资者学会主席谭绍兴说:“以前啤壳有价,本地细行不担心无生意,但严打啤壳之后,少咗好多生意,而且养壳成本昂贵,加上现时在市场上肯借钱按壳的水喉愈嚟愈少!”新成立的细行虽然少,但不会绝迹,因为中资保荐人生意‘做唔切’,可能要寻找本地行合作。
他同意未来中资保荐人只会愈来愈多,因内地企业上市仍多,一定要找有中资背景的保荐人。‘以前中资行可能专做大型新股,但现时会大小通吃,又或由以往做联席保荐人变成独家保荐人。’证监会早前曾表示,内地公司已占本地保荐人业务达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