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老谋深算佟国维,不知福祉隆科多
佟国维,大清外戚,太子太保佟图赖次子,孝康章皇后幼弟,康熙帝的舅舅,孝懿仁皇后的父亲,一等公,领侍卫内大臣等。隆科多,正史里的他是佟国维之子,《雍正王朝》里是佟国维的侄子。二月河老师笔下的佟国维和隆科多的关系与正史相比...
佟国维,大清外戚,太子太保佟图赖次子,孝康章皇后幼弟,康熙帝的舅舅,孝懿仁皇后的父亲,一等公,领侍卫内大臣等。
隆科多,正史里的他是佟国维之子,《雍正王朝》里是佟国维的侄子。
二月河老师笔下的佟国维和隆科多的关系与正史相比有此差别,是因剧情需要,因为佟国维不可能像压着侄子一样压着自己的儿子。
但是,剧情也只是表面,往深了看,佟国维不仅没有压着,反而将最好的给了侄子。
1、理藩院守监
隆科多一出场,就是落魄的,为了还户部的银子而愁眉苦脸,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
虽然落魄,但有资源,所以找他的六叔佟国维去诉苦,说追随佟国维的官员都已经“起居八座、建衙开府”了,而他却没个着落。
这一番诉苦,佟国维很不高兴,说他要不是从军中逃回京,也不至于如此落魄。
叔侄俩互相埋怨过后,佟国维还是给隆科多安排了个差事,让他到理藩院当个守监。
这不是什么好差事,也就是有口饭吃。
理藩院是什么地方呢?大清统治蒙古、回部及西藏等少数民族的最高权力机构。
在这种机构当个守监,没什么油水,除了低眉顺眼就是低眉顺眼了,所以隆科多不乐意,但也无奈。
可是,佟国维如此安排是老谋深算,为了佟家的大局考虑。
隆科多入职后,十三爷去了。
十三爷胤祥因太子之事受到牵连,应该是圈禁,可他却到了理藩院,这不太合常理。
安排到理藩院是谁的决定呢?肯定是康熙老爷子,但安排隆科多处,就是佟国维的决定了,理藩院的牢子也说了,是上书房特意安排。
佟国维、马齐、张廷玉三位,只有佟国维喜欢管这种事,所以隆科多该谢谢他的六叔,让他有机会假如四爷党。
佟国维吃的很透,他不支持太子,支持八爷,但实际上支持的是四爷。
《雍正王朝》的改编很有意思,佟家出场的只有佟国维和隆科多,一个年迈,一个当打之年。
年迈的佟国维支持八爷去了,当打之年的隆科多被佟国维安排支持四爷去了。
一个对家族荣耀极其看重的佟国维如此安排,相信不需要太多解释了,他这是剑走偏锋,给隆科多机会,给自己退出权力旋涡找机会。
后面的事情,大家都清楚了,佟国维因举荐八爷被辞退,隆科多上位,成为九门提督。
理藩院守监,只是佟国维给隆科多与十三爷重新接触找的机会罢了,目的是让隆科多进四爷党。
隆科多的埋怨,与佟国维的良苦用心形成鲜明的对比,隆科多身在福中不知福呀。
2、举荐隆科多
康熙帝在看到举荐八皇子的折子后,让太监传话,让佟国维跟他一起用晚膳。
晚膳没有任何的紧张气氛,但康熙帝通过吃饭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也就是让佟国维退休。
说年纪大了,赐佟国维老花镜等,都是在提醒佟国维,该退休了,佟家的后辈该出场了。
佟国维听懂了,但不接茬,当康熙帝问题佟家谁可出来任职的时候,他举荐了隆科多。
身在福中不知福的隆科多,做梦都想不到一直打压他的六叔能举荐他。
就这样,隆科多成为了九门提督。
佟国维清楚隆科多的心思,所以说不让他支持八爷,让他去支持四爷。
当时的隆科多还是不满意,说自己去烧四爷的冷灶。
可他不想想,灶始终是要凉的,八爷的那个热灶烧了很久了,马上要凉了,再烧还有意义?
没有。
烧一个马上要凉的灶,不如去烧一个刚点上火的凉灶。
这就是佟国维的心思,隆科多不懂。
第二天,隆科多似乎是懂了,参了他六叔一本,说他六叔与八爷怎样怎样。
其实这是多余,但康熙帝听了很受用,因为这样的隆科多还没有卷进夺嫡的任何一个阵营之中。
的确,当时的他不属于哪一夺嫡朋党,但也只是人微言轻没办法选择罢了。
隆科多,不知福祉,若不是他的六叔压着他,他早已加入八爷党,也不可能成为九门提督,更不可能获封一等公等。
佟国维,老谋深算,为了家族荣宠付出了自己的一切,晚节不保。
可惜的是,佟国维还是眼拙了,隆科多最后还是与八爷勾结在一起,成为一个连真话都没法讲出来的阶下囚。
注: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图片很难核实明确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书生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