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

安禄山的一句胡话,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和大唐的命运

作者: 来源:QQ 2019-04-13 10:27:06

安禄山并非汉人,安禄山原来没有姓氏,名字叫轧荦山,而是突厥巫婆和胡人所生的混血儿。1925年,日本学者桑原骘藏考证出安禄山是康国出身的粟特人。其后,伊朗学专家亨宁进一步指出:禄山,或荦山,为粟特语,是“光明”的意思。这一观...

安禄山并非汉人,安禄山原来没有姓氏,名字叫轧荦山,而是突厥巫婆和胡人所生的混血儿。1925年,日本学者桑原骘藏考证出安禄山是康国出身的粟特人。其后,伊朗学专家亨宁进一步指出:禄山,或荦山,为粟特语,是“光明”的意思。这一观点,被大部分学者所支持。

粟特人建立过许多绿洲城邦,但从没有建立过统一的国家,因此长期受周边的强大外族势力的控制。由于粟特地区处于中亚西部丝绸之路的干线上,粟特人成为了一个独具特色的商业民族,他们通过漫长的丝绸之路频繁往来于中亚与中国之间,成为中世纪东西方贸易的承担者。

话说,安禄山在未遇见张守珪之前,他只是一个小到不能再小的微末人物。

开元二十年,安禄山因偷鸡摸狗被张守珪抓了现行,一番拷打后,安禄山胡诌道:“大人想不想消灭其他藩族?”没想到,这句胡话竟改变了安禄山的命运,也改变了大唐的命运。张守珪见这人白白胖胖,不似常人,便提拔他为副将,因其作战勇猛又被张守珪收为义子,之后又将其调度到营州驻守。

自此,安禄山的发迹之路正式开始。

开元二十八年,当时朝中御史张利贞到访河北,身为地方官的安禄山极尽阿谀奉承,不但,给张利贞送上大礼,就连张利贞的手下都收到不菲的金银。在这番打点下,张利贞与安禄山结成利益联盟,张利贞回到长安后替安禄山说尽了好话,使安禄山平步青云,官升三级。

在张利贞身上尝到甜头后,安禄山对其他路过河北的官员如法炮制,只要是到河北办事的中央大员,全都被安禄山安排得妥妥当当,临走时还有一笔数额不小的贿银。拿人手软,这些朝官们在朝堂上一再替安禄山歌功颂德,“安禄山”这个名字频繁地出现在李隆基的耳朵里,李隆基逐渐对这个未曾谋面的地方官青眼有加。

没过多久,安禄山便被任命为平卢节度使,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军政高官。细数安禄山的上位之路,堪称一部大唐“厚黑学”。天宝二年初,安禄山来到长安觐见李隆基,李隆基与安禄山素未谋面,但是,安禄山每年奉上的大笔进贡早已为其增加不少印象分。李隆基十分青睐安禄山,二人相见恨晚,李隆基觉得自己遇见了罕见的可用之才。

受到皇帝的宠信后,安禄山摇身一变成了一名“说书人”。为了讨李隆基的欢心,编了个光怪陆离的故事:

“去年臣治下的营州发生了蝗灾,蝗虫就像黑云压境一样片刻便啃光了土地里的庄稼,身为忠君爱国的臣子,臣效仿太宗之举,祈祷说‘臣若操心不正,事君不忠,愿使虫食臣心;若不负神祇,愿使虫散。’也许上天听到了臣的祷告,于是,降下一群红脑袋的神鸟,瞬间就把蝗虫吃了个精光,老百姓的收成可算是保住了。”

这番鬼话纯属扯淡,可是,李隆基偏信这套。之后,李隆基立马把安禄山树立成朝官的榜样,推广给各地官员学习。没过几天李隆基便任命安禄山顶替裴宽慰范阳节度使,相传,安禄山赴任时李隆基还安排一众高官替他践行,这种待遇估计在唐朝除了皇帝外独此一份。

天宝十年,为了表彰国家楷模安禄山,李隆基自掏腰包在长安替安禄山修建了一座豪宅,并命令工匠“但穷壮丽,不限财力”。工匠们整日赶工,终于,在长安城中修建了一座堪比皇宫的官邸。据说,安禄山府上连厨房卫生间都挂满了金饰,就连皇宫都没达到这个水准。

安禄山乔迁新居那天,李隆基亲自登门道贺,盛况空前。

何为位极人臣?安禄山身上背着的每一个官职都能称得上位极人臣。李隆基似乎觉得普天下只有安禄山一人堪担重任,将十几个要职全都赐予安禄山。

一镇节度使已经算是军政高官了吧?安禄山坐拥两镇节度使。此外,安禄山还担任了长安左羽林军将军、御史大夫、东平郡王等等。或许,李隆基认为不论多高的官职都无法犒劳安禄山,还将安禄山的母亲和祖母均封为国夫人,安禄山的十多个儿子都享受皇帝特赐的封号。

开元二十四年,安禄山就任平卢将军时,被契丹人打得丢盔弃甲大败而逃,一场败仗下来唐军死伤无数。自知无法对皇帝交差的张守珪(安禄山认的干爹)知道宝贝干儿子闯了大祸,自己根本没法袒护,索性上奏朝廷请求将安禄山斩首示众,大义灭亲。

于是,安禄山便迎来了他人生中最大的挫折,也是最严峻的考验。然而,苍天无眼,命运格外眷顾包藏祸心的安禄山。

朝官们纷纷上书请求李隆基严肃处理安禄山,宰相张九龄更是揭露了安禄山的反心,趁着安禄山打了败仗,极力主张砍了安禄山的脑袋。成为众矢之的的安禄山临危不乱,在李隆基面前摆出一副可怜模样,糊涂的李隆基不但宽恕了安禄山的罪过,还亲自充当安禄山的保护伞,更是将张九龄等人罢免。这起事件对于安禄山来说简直是因祸得福,从此,他更加目中无人了。

此后,安禄山为了讨好李隆基,屡次派兵进攻北方少数民族,向李隆基邀功。

天宝四年,不堪受辱的契丹人与奚人终于宣布与唐朝决裂,就连当年派出的和亲公主都被杀害了。安禄山奉命率领三镇人马进攻契丹,打算一举击垮北方诸部。骄傲自满的安禄山在行军过程中命令士兵每人准备一根牛筋,到时候用来绑缚敌人,向朝廷请功。

然而,安禄山的部队再次上演了先前的惨败,被契丹人打得落花流水,就连安禄山本人都险些在战场上丢了小命。

天宝十年秋季,安禄山纠集范阳、河东、平卢三地兵马,向北方进发。全军行至护真河之际,安禄山对部将们说道:“道虽远,我疾趋贼,乘其不备,破之固矣。”恐怕这时候的安禄山已将自己当成春秋战国时期运筹帷幄的大兵法家了,还想来场“一鼓作气”的大胜仗。

安禄山命令全军不分昼夜急行三百里,打算效仿李靖来个“兵贵神速”,一举突破契丹人的牙帐。两军开战时天降暴雨,长途跋涉的唐军疲于奔命,在大雨滂沱的情况下士气大减。更致命的是安禄山根本未容士兵们休息,直接下令全军进攻契丹本部。

结果可想而知,士气高昂且以逸待劳的契丹人几个回合便击溃了唐军。

在逃命的过程中,一支箭射进了安禄山的后背,只有几十个亲兵背着安禄山从小路逃跑。然而这,还不算完,仓促中安禄山还摔进路边的大坑里,摔得头昏眼花,所幸部将并未弃其而去,大伙费了一番周折将安禄山救了起来,狼狈不堪地返回平卢。

然而,安禄山仍未吸取教训,整天琢磨着向契丹人复仇,并自诩大唐名将,发誓要灭了契丹。天宝十一年,安禄山重整旗鼓,率领二十万大军卷土重来,第四次进攻契丹。

为了增加胜率,安禄山还上奏朝廷将朔方节度使调度到战场上替自己坐镇。有了朔方的几万精兵助阵,安禄山信心倍增。朔方节度使阿不思早与安禄山不和,安禄山此举大有兼并朔方的意思,鉴于安禄山的险恶用心,阿不思最终选择叛逃漠北。

阿不思来到漠北后,又被一伙回纥兵击败,此时安禄山趁机花费重金收买阿不思的部将,终于将阿不思的几万精兵尽数收归己有。就这样,安禄山打着平定契丹的幌子,养了几十万的人马。随着安禄山成为大唐天字第一号藩帅,他的人生志向也逐渐从征服契丹变成作天下人主。

此时的安禄山要钱有钱,要权有权,更要命的是,他手底下还有几十万超编的唐军。若说安禄山没有反叛之心,恐怕连三岁小孩子都不信。可惜,当时安禄山扩充实力的动作每个人都看出了端倪,偏偏唐玄宗被蒙在鼓里。

相传,安禄山为了这场叛乱筹划了十多年,费尽心机。

实际上,安禄山始终按兵不动,还是因为李隆基待他不薄,安禄山也算是个“有良心”的反贼,打算在李隆基驾崩后再动手,也不枉费他老人家对自己的栽培之恩。可惜的是,这场苦心经营的造反最终还是提前了。

那么,这又是为什么呢?

笔者认为,若不是无知又无德的杨国忠苦苦相逼,安禄山恐怕还会安分守己一段时间,不会立即造反。毕竟,除了碍于李隆基的恩情,安禄山还缺乏一个“口实”,也就是公然造反的借口。有了祸乱朝纲的杨国忠,安禄山正好获得“清君侧”这一合理合法的理由。

于是,他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野心,反了!当安禄山的反贼攻陷长安后,燕军开始对长安进行为期数日的洗劫。可能是被财富蛊惑了头脑,安禄山并未对逃往南方的李隆基进行追缴,从而,给了李隆基重振旗鼓的机会。

加上,安禄山的身体状态每况愈下,他的十几个儿子为了争当接班人打得不可开交,所以,没过多久这场造反就走向了颓势,安禄山起兵后没到一年就死了。安禄山长得痴肥,眼盲后,长期靠心腹小宦官为其穿衣。因其宠爱幼子,二子安庆绪见安禄山对自己不加宠幸,心中怨愤,命令安禄山宠幸的宦官李猪儿在替他穿衣时,以刀刺其腹而死,安方势力也开始走了下坡路。

当初,李猪儿离开契丹部落,十几岁开始伺候安禄山,很聪明。安禄山用刀把他的生殖器全部割掉,鲜血流了好几升,昏死过去,安禄山用火灰敷住他的伤口,过了整整一天才苏醒过来。李猪儿由于成了阉人,安禄山很宠爱他,最受信任和重用。然而,最终杀死他的,正是这个李猪儿,可见,真的是天网恢恢报应不爽。

然而“安史之乱”在中原留下了无穷隐患,唐军总共用了八年时间才将之彻底平定。饶是如此,李唐王朝仍替李隆基的放任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盛唐之景再难重现。

参考资料:

【《突厥语大辞典》、《新唐书·安禄山传》、《安史之乱》】

上一篇 下一篇

I 热点 /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