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会享受生活的清朝诗人,摆脱世俗,活成别人梦想的模样
古代做一个文人,大多都是有着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更想获得一世英名。但是在清朝却有这样一位才子,他做文人不为别的,只为了能够寻觅到一场自己向往的诗意生活,这个人就是袁枚。去年央视最为火热的一档《经典咏流传》,里面一位...
古代做一个文人,大多都是有着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更想获得一世英名。但是在清朝却有这样一位才子,他做文人不为别的,只为了能够寻觅到一场自己向往的诗意生活,这个人就是袁枚。去年央视最为火热的一档《经典咏流传》,里面一位支教老师,带着他的学生一起演唱的那首《苔》,就出自于这位清代才人的手中。而在这位才子身上的标签不止是诗人,他还是一位会投资的商人,更是一位美食达人。
袁枚是如何把自己普通文人的一生活出了令人羡慕的生活来呢?或许他的一生值得当下人借鉴。袁枚出生于公元1716年,那时候正值康乾盛世。小的时候他就被人称赞幼有异禀,12岁就考取了秀才,又是下一个神童级的人物。随后在23岁的时候参加科考,一举中第,先是在京城里担任翰林,随后又外出做了几年县令。在为官的这几年里,他的政绩也着实不错。只可惜他并不喜欢官场中的那些繁文缛节,他更宁愿过一些自由的日子。
所以在他为官10年以后,也就是在他33岁这一年,他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惊讶的决定,那就是辞官归隐。他这个时候正值仕途顺遂,官职也正是上升之际,他却要在这个时候归隐田园,而且在辞职信中声称自己父亲年迈去世,自己要尽其赡养老母的义务,或许这只是他辞官归隐的缘由之一,而另一个原因就在于,他想去追求一次自己真正想过的生活,而不是在虚假的官场中蹉跎一生。
其实早在宦海浮沉的这几年,他就一直在为自己的归隐生活做打算。比如在他辞官的前一年,袁枚就花费了300两银子,买下了金陵城里面的一座早已废弃多年的庄园。这个无人居住的庄园,其实大有来头,它可是曹雪芹笔下大观园的旧址。随后再买下这个旧庄园一年的时间里,他又对这个房子进行了装修。因为当时有传教士的建议,所以他就将这栋园子装修成了中西合璧的风格,里面还收藏着30多万卷书,袁枚还给它取名为随园。
辞官以后,他就生活在这座随园里面,当然他并不是守着一座园林孤老终生,反而这个园林给他的下半生带来了无穷乐趣。他将这个园林装修的十分豪奢,他没有像那些大户人家一样将大门紧闭,反而是每日都开着大门,允许当地的乡民随意参观进出,不少的文青都聚集于此,他们开怀畅饮,交流诗词,反而成了文人的聚集地。同时他还经常在自己的园子里面举办宴会,前来参加宴会的也都是一些大人物,随心随性中足以说明它的独特个性。
成功投资了随园以后,他就可以尽情的享受自己的另一个爱好,他还是一个美食达人,就如同苏东坡一样,他也同样好吃,而且他对于美食从来不将就。甚至都为烹饪编制了一门专门的菜谱,就是他所写的那部《随园食单》,里面记载着从南到北多达326种的菜肴美酒,有家常菜的炒豆芽和茶叶蛋,更有重金求得的泡茶方法。他甚至将美食当成了一件艺术品,而他就是传承这些艺术品的艺术家。
有时候人们无法去改变世俗对你的看法,因为在你未出生之前,那些世俗条框就早已经摆在那里。而袁枚的一生,却教会了人们如何去摆脱世俗原有的枷锁,跳出固定的框架,也能收获别样的甚至更加精彩的人生。或许别人都觉得文人就应该老老实实做官,但是在那样的年代里,他能够辞官归隐,并且隐于俗世之中,这才是最难得的。
作者:青楼诗社
喜欢诗词文化的朋友,欢迎关注青楼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