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半指数为何又快速回升?快速变动中的半导体投资术|数位时代
3月21日,费城半导体指数再度来到高点,单日指数上涨3.5%,指数从年初至当日已飙升近25%。对照我在十月份专栏中提出看好四家指数成份股公司,也就是台积电、辉达、赛灵思及英特尔等四家,除了辉达较前波高点只小跌1%以内,其余个...
3月21日,费城半导体指数再度来到高点,单日指数上涨3.5%,指数从年初至当日已飙升近25%。对照我在十月份专栏中提出看好四家指数成份股公司,也就是台积电、辉达、赛灵思及英特尔等四家,除了辉达较前波高点只小跌1%以内,其余个股都明显回升,其中赛灵思甚至比最低点还大涨一倍。
我不常在这个专栏中讲半导体股的投资,但从去年十月至今年三月间,这半年来股市剧烈下跌又再回升,确实提供我们一个很好的教材与时机,让大家可以再反思一下,半导体产业的投资时机与选股逻辑。
产业基本面有没有大转变?
首先,分享一段最近一位朋友与我的对话。一位投资股票三十多年的朋友找我,提到他最近的困扰,因为去年十月及今年二月,全球股市都大跌,几乎快崩盘,好像世界末日来临,但也不过才一、两个月,为何股价还是快速回升,费半指数竟然又几乎回到原来高点?
这位老朋友觉得股市变化实在太难捉摸,是他投资股票三十年来很少见的现象。他知道我一直关心产业变化,便问我,“到底产业基本面有没有发生什么大转变?”
这是个好问题。我仔细想了一下,又回头去查一些资料,如果要给一个合理的解释,我觉得,市场资金泛滥,加上科技业太多新东西不断涌现,产业创新与替换比以前加速了,当应用不断推陈出新,产业成长机会当然跟着来。
当然,一定有人会质疑,全球经济成长放缓已是事实,各种指标都以具体下滑的数字警告你,而且创新需要时间,但经济衰退却是现在进行式。这个说法我同意,但关键是创新会带来汰弱留强,追赶不上的企业会很快被逐出市场,而好机会只有领先公司抓得住。
观察当今许多科技趋势,很明显呈现 “赢者全拿”的特色。例如,这两、三年来不断反复讨论的物联网、人工智能(AI)、5G等新科技,许多应用或许刚起步,还没有很多人使用,但即使是初期采用,就让许多领先企业出现大成长,例如居AI领先地位的辉达,过去两年业绩就快速增加,一旦AI进入大量发展期,辉达很可能会一飞冲天。
此外,许多新东西不断推陈出新,就算实质订单还没看到,但很容易预测未来将花落谁家。例如日前Google推出新游戏Stadia,不必游戏主机就可以玩,对游戏生态带来革命性冲击,也必然扩大游戏族群。Google的Stadia是与美商超微(AMD)的晶片合作,而超微的高阶制程又以台积电为唯一下单厂,显然Stadia新商机受惠者就一定有台积电。
苹果后势不能小看
“台湾之光”台积电不仅会抓到Stadia商机,即使是美中贸易战这种不利因素,却因为台积电已筑起竞争障碍,结果最大受惠者还是台积电。美中贸易战的焦点公司华为,不断推出新产品,结果在台积电的下单量已确定将超越苹果。台积电的龙头地位,让别人的利空,变成台积电的利多。
谈到苹果,最近将重点发展由硬转软,一口气发表四个应用平台,短期或许有人看衰,但我觉得后势不能小看,原因很简单,因为它是苹果,是独一无二、引领风潮的龙头企业。不信的话,大家可以再观察一阵子,过去许多人唱衰苹果,但后来证明大部分看错。
再回到费半指数。费半的成份股都是全球顶尖企业,这个指标表现得如此可圈可点,也因为他们都是龙头企业,任何创新带动的新成长,最终商机总会回到他们身上。去年十月,我选择看好四支成份股,正因为他们都是龙头企业,只是倒霉遇到股灾导致股价大跌,但也因此正是投资人可以低档入市的好时机。
我没有水晶球,也无法预测未来会怎么走,去年十月写完四档公司的推荐后,费半指数又跌了一段,其中辉达最低还跌到127元左右,让我觉得有些对不起《数位时代》的读者。不过后来的快速反弹,果然也没让大家失望。
不过我也要强调,这种选股逻辑,前提是一定要先确立是不是好公司,尤其是要具备在某些领域有绝对领先的地位,只有经得起考验的龙头,才可能在利空因素去除后又强劲反弹。
PC成长趋缓,但云端伺服器仍有不错的成长
而且,每个时代都有新龙头出现,所以龙头宝座可能换人做坐,因此要随时注意谁会升上来,谁会掉下去。该如何确立龙头企业,就有赖平常多做功课了。
至于另外两家公司英特尔及赛灵思,前者大家很熟悉,尽管PC成长趋缓,但在云端伺服器市场仍具垄断地位,仍有不错的成长;至于后者更是费半成份股中涨势最大的黑马,关键原因也是掌握到人工智能的FPGA晶片,成为奔驰、华为等厂商寻找合作的第一选择,也成为台积电七纳米制程第一批合作的客户。
此外,我觉得有必要再来谈一下 “汰弱留强”。在产业转变过程中,既然有新产业或新公司崛起,当然就有跟不上的公司会下去,这个现象不仅全世界都有,台湾也正快速发生中。大家如果细心一点的话,必然会发现最近国内被淘汰的企业很明显增加,从太阳能、面板到LED都有破产与重整的公司,这些属于“四大惨业”范畴的企业,其实很早就面临危机,而被淘汰的主因也是因为产业长期没有创新,即使有零星的新品,但因为产业进入障碍低,很快就供过于求,让产业翻身难上加难。
因此,再回到投资策略上,产业永远在变,有得就有失,龙头企业会取得最多商机,但淘汰赛会更加速,投资人在选股时,也要抓紧这个原则。
必须更早更快地拥抱龙头股票,张开双臂拥抱新机会,至于没有竞争力的企业,就尽快断舍离,千万不要一直活在过去,赔钱货要愈快出清愈好。
投资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任何人都可以做,而且你自己不必是大人物,但可以精挑细选找出产业的巨人,站在他们的肩膀上看世界,也一起享受公司的成长与股价上涨的利益。但前提永远一样,你选到的公司到底能不能禁得起考验?风暴后是否还能维持高度竞争力?把这些功课都做足了,股价若下跌,不就是最好的买进时机吗?
《数位时代》长期征稿,针对时事科技议题,需要您的独特观点,欢迎各类专业人士来稿一起交流。投稿请寄edit#bnext.com.tw,文长至少800字,请附上个人100字内简介,文章若采用将经编辑润饰,如需改标会与您讨论。
(观点文章呈现多元意见,不代表《数位时代》的立场。)
不过我也要强调,这种选股逻辑,前提是一定要先确立是不是好公司,尤其是要具备在某些领域有绝对领先的地位,只有经得起考验的龙头,才可能在利空因素去除后又强劲反弹。
因此,再回到投资策略上,产业永远在变,有得就有失,龙头企业会取得最多商机,但淘汰赛会更加速,投资人在选股时,也要抓紧这个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