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从政策看楼市,落户现在这么简单,是租房还是买房?
这条新闻合一看基本就明白对现在中国的年轻人来说,除了京沪之外,其他城市落户实际上已经很快没什么阻碍了,这是历史的进步,也是当下的利益层面上必须推进的改革。对地方政府来说,吸引年轻人落户对地方财政那就是及时雨,年轻...
这条新闻合一看基本就明白对现在中国的年轻人来说,除了京沪之外,其他城市落户实际上已经很快没什么阻碍了,这是历史的进步,也是当下的利益层面上必须推进的改革。
对地方政府来说,吸引年轻人落户对地方财政那就是及时雨,年轻人暂时不用承担义务教育和养老的成本,又可以交社保,可以用六个钱袋子加30按揭买房子,年轻人是个宝当然欢迎。
户口对政府来说最大的成本是教育和医保方面的支出,年轻人落户到有孩子读小学需要一段时间,至于医疗年轻人总体身体还是好的。
啥叫真正开放落户条件,比如老年人也能直接从农村落户城市,然后享受城市的医保,也方便那些年轻人带孩子,这类政策争议就大了,因为老年人需要的福利更多。
对城市有房户来说,更多的人口迁入,租房常住人口有户籍可以保障房价和租金,房价和租金有保障那收取房产税的阻力就小。
对城市的老人来说,更多的人口迁入也是好事,退休工资靠社保,那些基础的体力工作,没新移民你让本地人干那价格贵死。
对小镇青年来说,原先弄不到户口,现在可以更方便的落户,也是好事,对城市的归属感会更好。
那什么样的人吃亏了,就是城市底层年轻无房户,这批人就吃亏了,没房子没遇到拆迁无法享受城市化的红利,这批人的收入就是工薪阶层的收入。
更多的移民涌入会争抢现有的工作岗位,你吃不消996,我们年轻人吃得消啊,工资难涨,其次可参考天津去年放宽户籍引入大量打算在此给孩子高考的新天津人,本地土著骂声一片。
那些大城市本地年轻人,如果没有几套房,未来想岁月静好,现世安稳那是不可能了。
人口红利说白了就是低人权优势不把人当人获得发展的原始积累,现在这个优势正在慢慢消失,就只能996工程师红利了,被称之为红利基本上就没啥好事,代表了没有议价能力。
没议价能力生活所迫还要被肉食者的狗腿子来一句,没人逼你去血汗工厂啊,没人逼你996啊,觉得累可以辞职啊。
但过去人口红利这个优势在,工程师靠工资优势是请得起月嫂,钟点工,但现在人口红利慢慢消失,那些体力劳动者的工资变高,工程师本身成了红利还要负担大城市高昂的房租,房贷和物价,那当然不爽了。
整体政策领域也是扶贫工作放第一位,转移支付平衡地域差距,这些都是财政的钱,财政的钱还能从房市来吗?
春节后,南京、杭州、苏州和成都等部分一线和新一线热门城市,成为楼市回暖先锋。
房企拿地、房东涨价,刚需摩拳擦掌凑首付。杭州出现房东一夜间撤单涨价的情况。
透过现象看本质,与房企大规模推盘、热情高涨拿地相反,杭州楼市各板块分化极大,成交刚刚回暖,联手出货恐慌才是事实。
经历几轮土拍热潮后,多个片区的房东,愿意降价卖房的明显少了,更多的选择不断询价和观望,绝不轻易松口降价。
虽然高地价再度回归,但新房已经不是以前的新房,可以套利的新房越卖越少,陆续入市的是高地价楼盘。
不仅开发商,银行也在配合,下调房贷利率。
2018年,杭州首套房利率最低上浮10%,最高上浮20%。2019年春节前后,首套房利率局部松动,部分银行最低上浮8%,个别优质客户最低上浮5%。2019年银行资金充裕,为房贷利率下调提供了空间。
别以为,就这么涨下去了。从杭州整体楼市情况看,库存和消化周期偏高。
接下来,因为高地价和各种新政,比如放松落户政策的刺激下,之前的地王盘终于可以卖得掉了。一二手房差价缩小,二手房终于也成了一个号的选择。加上,杭州人口大幅上升,超过千万就在眼前,需求是刚性的。
所以房子还是要买,租房可以落户也只是一个加强地方政府收入的手段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