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有成就的画家没有字写不好的,写不好成不了大家

作者: 来源:QQ 2019-04-09 19:00:55

对于梁世雄、容璞夫妇而言,父亲容庚永远是高山景行的。“容庚先生对我的影响很大,他曾对我说‘历代有成就的画家没有一个字写不好的,字写不好成不了大家’,我为此发奋练到手痛,有时半夜都会痛醒。”梁世雄回忆说。年轻时容...

对于梁世雄、容璞夫妇而言,父亲容庚永远是高山景行的。“容庚先生对我的影响很大,他曾对我说‘历代有成就的画家没有一个字写不好的,字写不好成不了大家’,我为此发奋练到手痛,有时半夜都会痛醒。”梁世雄回忆说。

年轻时容庚

容庚先生(1894~1983)原名肇庚,字希白,初号容斋,后改颂斋,广东东莞人。我国著名古文字学家、文物鉴藏家。曾先后任教于燕京大学、北京大学、岭南大学、中山大学。曾为故宫博物院古物研究所古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等。

文/光明日报 记者 王忠耀(容庚:半生收藏中的家与国)

当记者来到位于广州美术学院33栋的容璞家中时,时间已是傍晚。均已过了古稀之年的梁世雄和容璞老两口还在忙着整理家中计划捐赠的画作。一进门,墙上落款容庚的“半池风雨迎春冷,一夜霜花带月开”对联就吸引了记者的目光。

“这是世雄请爸爸写的,记得当时他动笔的时候,还拿出了自己编写的《金文编》仔细对照,力求准确无误。”见到记者,容璞放下了手头的工作,回忆起了父亲容庚耗费半生心血的收藏,以及藏品一聚一散背后一家人浓浓的家国情。

栾书缶 容庚赠予中国国家博物馆

取之为国,把宝贝留在故里

“东莞容家是书香官宦之家,时人把我父亲、叔叔肇祖和两人的舅舅邓尔雅称作是‘一门三杰’。”容璞说,父亲之后收藏的雅好与儿时熏陶和家学渊源是分不开的。

容璞回忆,父亲的收藏主要开始于就职燕京大学教授之后,而资金来源,则全部来自父亲每月的薪水。“父亲不是大资本家,身家也不丰厚,他的收藏全靠薪水。发薪后父亲总会拿出一半来收购藏品,另一半则交给我母亲当家。每次到了要交学费时,父亲都要变卖他的藏书换成金条支付。”容璞说。

容璞讲述她幼时睡的床是父亲放置青铜器藏品的大木箱铺上床板改造而成,她的床价值连城。“每当有客来时,我们就要帮助搬走床褥床板,才能把青铜器拿出展示,这也是我接触古铜器的一种方式。”容璞表示。

容庚在燕京大学任教时还兼任北平古物陈列所鉴定委员,这让他有机会频繁接触大量珍贵文物,也让资金并不充裕的他练就了一双鉴别藏品的“火眼金睛”。广东省博物馆书画研究室负责人、容璞女婿罗兵告诉记者,容庚的不少收藏在购入时被人视为冷僻之物,但他却一直坚持“人舍我取,人取我舍”,而事后往往证明了容庚眼光的独到。

容庚专注收藏,除却爱好之外,更是其拳拳爱国之情的体现。在那个国力不济的动荡年代,大量珍贵文物往往流入了资力丰足的外国人手中,而导致国宝流失海外。“容庚先生之所以要收藏和研究古青铜器,就是要为中国人争气。”容庚弟子、中山大学教授曾宪通曾表示。在编著《商周彝器通考》时正值抗战时期,容庚日夜伏案研究写作,就是想凭借自己的努力,逐渐改变当时先秦铜器研究话语权由日本学者掌握的局面。

秋树聚禽图 广州艺术博物院提供

散之不惜,将所藏尽归于公

容庚1947年返粤之后,除了在中山大学继续自己的收藏和研究工作,一直在思考如何让所藏之物更好地为国家和公众服务。他曾表示“数十年薪水收入,自奉甚微,所有余资尽以购买书籍字画器物,这样做的目的,一供学术研究之用,二可使国家文物减少外流,今老了我将献于国家,以酬夙愿。”

《容庚传》中曾有记述,当年对容庚有知遇之恩的罗振玉欲散旧藏,希望容庚代表燕京大学选购部分古物图书,罗振玉在致容庚信函中反复强调“鄙意归之私人,不如归公共阅览也”。对于恩师的选择,容庚深以为然。容璞向记者回忆,父亲晚年曾罕见召开家庭会议并向子女们叮嘱“你们不懂这些东西,放在你们手上可惜了,捐出来可以让更多人看到。”

让容璞印象最深的是父亲在1974年将所藏的一万余册书全数捐赠给了中山大学图书馆,其中不乏明嘉靖版重刊宋刻《宣和博古图》30巨册,以及光绪十四年日本铜版《西清古鉴》24册等孤本和善本。“他唯一的要求是希望对方能向他提供一份清单,好让他知道捐了哪些东西。”容璞说。

周代剌鼎 1956年容庚捐赠,广州博物馆藏 图:广州博物馆

“聚实不易,散则何难?与其身后散失,不如生前交给国家。况且放在国家处也是一种聚,只要能使更多人受益,我几十年心血就不算白费了。”容庚曾在1980年6月广州市文化局为他举办的座谈会上发言道。

“容庚先生将毕生珍藏之青铜器、中国画、书法(包括碑帖)、名人信札、图书等悉数捐献,目前主要受惠于此的机构有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博物馆、中山大学、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东莞市博物馆等。”广州艺术博物院院长陈伟安介绍,艺博院至今所积累的上万件历代书画藏品之中,近十分之一为容庚先生所捐赠。

容庚 1943年作 仿龚贤《溪声山影》 立轴 尺寸110×41cm

初心不改,清正家风代流传

适逢容庚诞辰125周年之际,今年3月,广东省文旅厅和广州美术学院等接到了中国美术馆关于共同主办梁世雄捐赠作品展的邀请。而这一切,都源于梁世雄和容璞夫妇做出的一个决定:将梁世雄一生创作各个阶段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全数捐出。而中国美术馆,正是受捐方之一。4月11日,“心随江山——梁世雄中国画艺术展”将在中国美术馆拉开帷幕。

“在家中整理作品的时候,我体会到了容老当年捐赠藏书时的心情。”今年已是86岁高龄的梁世雄告诉记者,容庚在决定向中山大学图书馆捐赠藏书时,曾因心中不舍而几夜没有睡好觉。如今轮到自己时,才真正理解了岳父当时的感受。

曾任职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的梁世雄,师从岭南画派巨擘关山月、黎雄才等人。他本世纪初以新疆哈密的胡杨为原型创作出的《雄风岁月》《胡杨月夜》《大漠金秋》等一批作品曾在书画界引起不小的反响。

容庚 1943年作 仿李流芳《秋山澹远图》卷 手卷 尺寸32×135cm

梁世雄在创作中很重视博采众长,而又能自成一家。因为早年与北方画家的广泛接触交流,他的画中既有宏大的气势,也有细腻的笔触,被外界评价为“巧融南与北,秀丽复雄强”。他还曾尝试用中国传统山水技法描摹国外风景,在传统中融入现代感,不断追求艺术风格上的新突破。

对于梁世雄、容璞夫妇而言,父亲容庚永远是高山景行的。“容庚先生对我的影响很大,他曾对我说‘历代有成就的画家没有一个字写不好的,字写不好成不了大家’,我为此发奋练到手痛,有时半夜都会痛醒。”梁世雄回忆说。

“父亲不光从治学方面影响我们,他心中无私,一心为公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所以世雄和我不光当时积极支持父亲捐赠的决定,现在更要继承好父亲遗志和家风,沿着他的路往前走。”容璞向记者解释了他们夫妇决定捐赠作品的初衷。

“梁世雄先生一直担任广州美院教授,教书育人,数十年笔耕不辍。近日听闻先生把自己的代表作悉数捐献,翁婿先后选择将藏品、作品捐给国家,让我看到了两代名家的心胸和情怀。同时体现了一个书香门第的传统风尚,令人钦佩!艺术的传承,不但是传承艺术的本身,更应该是艺术和精神的完整传递。”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周国城认为。

“留住文物、钻研金石、慷慨捐赠、传下家风,容庚的一生丰富而厚重。我们能做的,就是踏实做好手中的工作,努力继承外公和岳父母的家风,在新时代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身为容家第三代的罗兵对记者说。

容庚 半池风雨迎春冷 一夜霜花带月开

多读艺点:

容庚自言,平生收藏书画有1300多件(套),过眼有500余种。其收藏的渠道,在广州艺博院陈列研究部主任陈志云看来,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其一,购买。这是容庚书画收藏的主要渠道。从1937年开始购藏第一幅古画吴历《湖山春晓图轴》后,他的书画购藏活动便一发而不可收。其中,从1939年至1949年,以及从上世纪50年代至“文革”前,是其购藏书画最多的两个时期。

其二,得自祖传。其祖父容鹤龄掌教东莞龙溪书院数十年,雅好书画,也写得一手好字。其父容作恭早卒,家道渐中落,祖传书画能遗留给容庚的已然不多,其中就有一轴王翚的《仿李晞古山水图轴》。

其三,与亲友交换所得。容庚藏品中有一小部分是从亲友处交换而来。例如,早年曾用祖传王翚《仿李晞古山水图轴》与表兄邓懋勋交换刘松年的《四园图册》。1932年,用越王剑和于省吾交换《迦音阁贽诗图卷》。1957年,用石涛《清凉台轴》与徐伯郊交换恽寿平《藕花秋雨轴》。又以八大山人《花鸟册》与徐伯郊易得王翚《仿黄鹤山樵山水卷》。

其四,获赠于好友。容庚藏品中有不少是好友赠送的,其中最为珍贵的当属刘体智赠送的明代宫廷画家林良的《秋树聚禽图轴》。黄宾虹、秦仲文、启功、邓尔雅、黄般若、邱石冥、顾颉刚、林直勉、蒋兆和、唐云、谢稚柳、陈佩秋、卢振寰、卢子枢、商承祚、黎雄才、关山月、周怀民、吴灏、吴静山、吴千山、冼得霖等都曾将自己的作品赠送给容庚。

上一篇 下一篇

I 热点 /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