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音控股闯关科创板 技术创新能力或成软肋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4月9日综合报道在冲击A股折戟后,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传音控股”)欲闯关科创板。但传音控股一来专利数量与国内主流手机厂商相比乏善可陈,二来研发资金和人员的投入也稍显捉襟见肘。传音...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4月9日综合报道 在冲击A股折戟后,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传音控股”)欲闯关科创板。但传音控股一来专利数量与国内主流手机厂商相比乏善可陈,二来研发资金和人员的投入也稍显捉襟见肘。传音控股此番闯关创业板的底气或略有不足。
主导产品均价66元 主攻新兴市场国家
招股书显示,传音控股生产的手机主要销往非洲、南亚、东南亚、中东和南美等新兴市场国家。2018年公司手机出货量1.24亿部,根据IDC统计数据,全球市场占有率达7.04%,排名第四;印度市场占有率达6.72%,排名第四;非洲市场占有率高达48.71%,排名第一。因此,传音控股也在业内享有“非洲之王”的美誉。
值得注意的是,传音控股手机销量以功能机为主导,2018年公司功能机销量占比达72.76%。招股书显示,2016年至2018年,公司智能手机销量由1661万台增长至3406万台,销售金额由67.41亿元增长至154.79亿元,功能机的销量由5896万台增长至9022万台,销售金额由36.80亿元增长至59.50亿元。
从招股书披露数据来看,传音控股手机产品均价不高,2018年功能机每部平均售价65.95元,智能机平均每部售价454.38元。从毛利率来看,2016年度、2017年度、2018年度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20.59%、20.97%、24.45%。但从净利率来看,公司2018年度净利率不到3%。
研发投入占比不足4% 专利数乏善可陈
根据《关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实施意见》,科创板更加注重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而传音控股一来主要以功能机型为主,专利数量乏善可陈,二来研发资金和人员的投入也并不突出。传音控股此番闯关创业板的底气或略有不足。
据招股书披露,传音科技及其子公司目前已取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在中国境内拥有的专利共计600项,其中发明专利79项,实用新型专利381项,外观设计专利140项。而据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OPPO申请专利2815件,小米申请专利数量1224件;2018年全年,华为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提交了5405份专利申请。传音控股与国内其他手机厂商的专利数相比,差距实在有点大。
不仅专利数量少,对于高度依赖技术的手机公司,传音控股的研发投入也不足。据招股书显示,2015-2018年,传音控股的研发支出分别为3.85亿元、5.98亿元和7.1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3.31%、2.99%和3.14%。
而截至2018年末,传音控股研发人员占员工总人数的比例仅10.6%,远不及生产人员的36.8%和销售及售后人员的34.48%。
但值得玩味的是,此次申请科创板上市,传音控股选择的上市标准是“预计市值不低于10亿元,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切净利润不低于5000万元,或者预计市值不低于1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切营业收入不低于1亿元”,巧妙的避开了“研发支出要求”。
本文综合中国证券报、投资者网、中国网等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