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的中国网红第一股 业内看法:上市依然面临转型升级压力
“网红”这门生意终于敲响了纳斯达克的大门。有着“中国网红电商第一股”称号的如涵控股(证券代码:RUHN)如愿赴美上市,然而它的“首秀”却并不如意。观察近日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如涵控股成交纪录,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股价显...
“网红”这门生意终于敲响了纳斯达克的大门。有着“中国网红电商第一股”称号的如涵控股(证券代码:RUHN)如愿赴美上市,然而它的“首秀”却并不如意。
观察近日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如涵控股成交纪录,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股价显示,如涵控股4月3日开盘就告破发,如涵控股开盘价为11.5美元,低于此前IPO发行价格12.5美元。随后股价更是一路下滑,截至当日美股收盘,如涵股价暴跌37.2%,市值跌至6.49亿美元,随后两日股价依然未见起色。
曾受资本热捧 却难掩转形压力
红星新闻记者通过如涵控股官网资料发现,自2014年如涵控股成功孵化张大奕获得赛富亚洲A轮融资后,便不断受到资本市场热捧,2015年获得联想君联资本数千万B轮融资,2016年再次获得阿里巴巴3亿融资,彼时估值接近33亿元,根据其官网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旗下红人粉丝总数已突破1.4亿。
而根据如涵控股招股书,截至2018年12月31日,如涵控股签约的KOL(意见领袖)为113个,其中包括了3个顶级KOL、7个腰部KOL,共有1.484亿名粉丝(2018年的复购率为38%),通过这些KOL,如涵控股分别在2017财年和2018财年以及2019财年的前三个季度,在各电子商务平台上促成了12亿元、20亿元和22亿元的总体GMV销售额。
招股书披露的网红数据也颇为吸人眼球,数据显示张大奕在2017财年、2018财年分别占据了如涵GMV的49.6%、51.0%。2017财年和2018财年也占据了收入的50.8%、52.4%。比重不可谓不高,由此可见顶级KOL对网红电商公司的重要性。
对此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向记者表示,如涵的主营电商业务仍然极大的依赖旗下几名网红。这意味着,将大笔资金押注在不确定的个人身上,风险很高。一旦遭遇同行挖角或KOL负面传闻,对企业的影响将很大。曹磊认为,尽管头部网红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但其孵化成本相对较高、存在不确定性,即便如涵上市成功也仍将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
除了头部KOL盈利能力外,如涵控股亏损状况也引发业界关注。数据吓死,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的前9个月,公司实现营收8.56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4%,如涵2017财年、2018财年净亏损分别为4014万元、8995万元;2019财年前九个月净亏损5750万元,相比上年同期净亏损2613万元仍在持续扩大。
盈利是难题 冰火两重天的直播经济
2019年的直播产业发展颇为曲折。
在如涵敲响上市钟声前3天,王思聪的熊猫直播发布公告,宣布关闭网站。而几乎同一时间,淘宝直播却晒出亮眼直播收益成绩:2018年直播为淘宝带来的收益额超过千亿元,平台已涌现81位成交破亿的主播。
不难看出,2019年的网红赛道,盈利开始成为业界更务实的话题。
今年三月,阿里巴巴淘宝内容电商事业部总经理闻仲就向记者阐述过相同的内容,他认为直播已经成为电商标配,淘宝直播2019年将打造200个销售额过亿的直播间。闻仲预测,未来三年淘宝直播平台的专业主播人数会达到30万。
不同的是,互联网行业专家包冉则认为,网红带货的营销模式只是寄生型的电商生态,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电商生态。网红能做的仅是通过内容吸引流量,导向相关的电商店铺,通过销售店铺里的产品来赚钱。“如涵控股不挣钱,但它的当家花旦张大奕,一定是赚钱的,她把流量导到自己的店铺里一手赚流量费,另一手挣的相当于是广告费。”
根据2019年1月艾媒咨询发布的《2018-2019中国在线直播行业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在线直播用户规模达4.56亿人,增长率为14.6%,预计2019年在线直播用户规模达到5.01亿人,增长速度放缓。
艾媒咨询分析师由此认为,随着行业降温,在线直播市场发展回归理性,这对于对平台的内容生产、主播培育和吸流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而直播领域专业人士则认为直播和短视频在未来仍有很大的空间去挖掘,随着互联网技术、5G普及,表现形式会越来越多样化,时代会变,思考方式会变,但最终的核心仍旧是做好优质的内容。
红星新闻记者 杨程
编辑 余孟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