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在追求自我表达的世界里,如何成为更好的倾听者

作者: 来源:QQ 2019-04-08 20:49:25

1倾听的公允价值我们都应当知道这一点:倾听,而非高谈阔论,才是真正了不起的才能,也是富有想象力的才能。真正的倾听者比高谈阔论者更可信,更有吸引力,他更有效率,学得更多,做得更好。——布兰达·尤兰回到2006年,1-800-GOT-JUN...

1

倾听的公允价值

我们都应当知道这一点:倾听,而非高谈阔论,才是真正了不起的才能,也是富有想象力的才能。真正的倾听者比高谈阔论者更可信,更有吸引力,他更有效率,学得更多,做得更好。——布兰达·尤兰

回到2006年,1-800-GOT-JUNK公司当时正陷入混乱局面。虽然公司财务副总裁警告他的同事们要削减开支。但他生性内向,声音被更居支配地位的人所淹没,其建议无人理会。

结果这家垃圾运输公司扩张过快,现金告罄。虽然这家公司最终设法活了下来,但如果他们仔细倾听,就会使自己免受巨大的压力和财务麻烦。

我们往往重视说而非倾听的能力——尤其是在领导岗位上。但是当你仔细倾听时,你就有机会获得新的视角,了解自己并不知道自己不了解的东西。

正如一位前美国国防部长曾经解释的那样:

“对有知的有知,指的是有些事情我们知道自己了解。我们还知道对无知的有知,也就是说,我们知道有些事情我们不了解。但还有对无知的无知——那些我们不知道自己不了解的东西。难的往往是后者。”

一旦对情况(包括对无知的无知)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你最终会达成更好的解决方案。

正如1-800-GOT-JUNK的故事所显示的,是否善于倾听可能决定着你的事业成败。重要的是倾听所有的声音——或许更重要的是容易被忽略的更沉默的声音。

2

普通倾听和出色倾听的区别

上世纪90年代末,社会心理学家创造了邓宁-克鲁格效应(Dunning-Kruger effect),简而言之,人们往往高估了自己的认知能力和倾听能力。

最佳倾听被称为“360度倾听”——不仅倾听对方在说什么,还有其说话的方式。

下一层是专注倾听。在这种方式下我们虽然在倾听,但并未与对方建立起充分的沟通。比如,我们不会注意到非语言信号,比如情绪语言和身体语言。

最后一层是内在倾听。这个时候,我们专注于自己的想法、担忧和优先事项,往往只是假装听对方说话。

认知偏见可能会让我们以为自己一直是360度倾听者,但实际上,我们通常专注于专注倾听或内在倾听。

事实证明,最好的倾听者也有某些共同的特点。出色的听众:

不会保持沉默。他们提出的问题能促进探索发现和洞察力。好的倾听是一种双向对话,而非单方独白。

增强对方的自尊心。通过表达支持和赋予自信心,出色的倾听者会让谈话成为双方的积极体验。

合作,而非好斗。我们都有过这样的谈话经历,好像有人在等着反驳或纠正我们。这令我们感到压力山大,容易走神儿。出色的倾听能让反馈顺畅,所以谈话双方都不会心存戒备。

提供建设性建议。好的反馈取决于信息和你提供信息的方式。当同事能判断你是在认真倾听时,她更有可能认真对待你的反馈。

良好的倾听是一项被低估的技能,它不仅仅是一种礼貌。把你的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对话上,可以为所有的谈话参与者创造更愉快、更有成效的体验。

3

成为更好的倾听者的技巧

开头分享的我判断同事没听注意倾听的情形,只是办公室里常见的一个例子。

当我整天忙碌,会议一个接一个,收件箱失控时,我发现自己无法360度倾听。

这是常有的事,毕竟我们都是人。

下面是我常用的一些技巧,每当我发现自己开小差时,我就用它们来提高倾听技巧,希望你也会发现它们很有用:

1

看着对方的眼睛

这听起来像是常识,但切记要关闭、关掉或消除所有可能的干扰:电脑、手机和任何可能吸引你注意力的其它设备。要记住,一时的分心可能会完全分散你的注意力,要消除这种诱惑。

2

等对方确实说完了再回应

大多数人听的意图不是为了理解,而是为了回答。——史蒂芬·柯维,《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的作者

有时我们喘口气的功夫对方就恨不得赶紧插话。他们不是在倾听,而是在决定下一步要说什么。在考虑如何回答之前,你应当等对方把话说完。回答前稍作停顿会让你看起来深思熟虑,这很好,你的回答可能会更有帮助,也更有见解。

3

注意非语言信号

这种做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第一个技巧:消除所有干扰。我们可以从非语言信号中收集很多信息,比如一个人是兴奋还是疲惫,是自信还是迟疑不决。

事实上,据估计80%的交流依赖于非语言信号。关注这些信号,不要害怕直接把它们提出来。一位同事说他已为会议做好了准备,但如果他的紧张情绪暗示他并没有准备好,那么你就应该更深入地探究一下,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

4

提更好的问题

提出建设性问题能把问题阐述得更清楚,并能让每个人都对此有更深入理解。即使对方只提了一个问题,回答时也要对问题举一反三,以明确他们的真正需求。

5

营造思考空间

在没有思考时间的情况下安排连续会议,会使处理信息变得困难。为了更全面地倾听,在日常日程表上留出一些思考时间,你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回想之前的讨论。然后,当你进入下一次会议时,你就准备好拿出你的全部注意力了。

6

注意听/说比例

在一个典型对话中你听了多少说了多少是值得思考的。斯科特·艾柏林(Scott Eblin)是《过度劳累与不堪重负:专注力的另类结果》(Overworked and Overwhelmed: The Mindfulness Alternative)一书的作者,他认为该比例应当是2:1。另一些人则认为你应该追求更令人梦寐以求的80/20比例。

无论是哪种方式,目标都在于多听少说。如果你不确定自己适合怎么做,试着在下次会议上做笔记,记录下自己的比例。

4

建立善于倾听者的团队

当我为JotForm寻找新员工时,出色的倾听者在我的候选名单中总是位居前列。好的倾听者不仅学得更快,而且在团队中工作效率更高——并且他们将真正听取420万用户的反馈。

好的倾听者还能增强我们致力于培养的文化:在这种文化中,人们会感到自己受到重视,积极投入,工作让他们充满活力。与以往任何一代人相比,千禧一代员工更重视沟通与反馈。这就是为什么耳听八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

所以,带着好奇心去倾听,带着理解的意图去倾听,泰然自若地倾听。这样,当轮到你发言的时候,你就会有足够时间来表达自己。

上一篇 下一篇

I 热点 /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