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前的今天“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去世,铁腕作风毁誉参半
早在上世纪70年代,作为保守党党魁,撒切尔夫人在演讲中每每尖刻地抨击苏联,被苏联《红星报》送以“铁娘子”的绰号。1979年,铁娘子率领保守党赢得英国大选,开始了长达11年的首相生涯。在她担任首相期间,改变了英国经济、社会...
早在上世纪70年代,作为保守党党魁,撒切尔夫人在演讲中每每尖刻地抨击苏联,被苏联《红星报》送以“铁娘子”的绰号。1979年,铁娘子率领保守党赢得英国大选,开始了长达11年的首相生涯。在她担任首相期间,改变了英国经济、社会、文化生活面貌,因此,她的政治哲学与政策主张被冠以“撒切尔主义”之称。
【2013年4月8日】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因中风病逝,享年87岁。
“手提包”是名词还是动词?这个问题似乎有些“无脑”,但在英国人的词典里,handbag(手提包)却被用作了动词,意为“猛烈抨击”。这层意思来自英国第49任首相撒切尔夫人的手提包。
“手提包”在北京“栽了跟头”
作为政治强人,撒切尔夫人一度引领了国际女领导人的穿着风格——珍珠项链、大圆耳环、蓝色套裙、高跟鞋、黑色手提包,显然,这身行头是为政治服务的。在激烈交锋的政治舞台上,她的造型展示了男人般的强硬气概,号称“铁娘子”。尤其是她的黑色手提包,里面除了梳子和口红,还有笔记本和公文资料,随时为她提供攻击政敌的“武器”。开会时,她喜欢把公文包放在桌子中间,方便她随时取出里面的材料与对手激辩。比如年轻时的布莱尔就领教过“手提包”的厉害,那次,他傲慢地向女首相发难:“请问首相,您是否读过我们的经济学家凯恩斯写的东西?”撒切尔夫人面对质问,不慌不忙地从手提包里掏出一本凯恩斯的书,并随口说出了书中的一些内容。“控制住对手就是对他最冷酷的处罚”——铁娘子的这句名言,算是对“手提包:猛烈抨击”的注脚。
撒切尔夫人与邓小平在谈话中
当然,“手提包”也有“栽跟头”的时候。1982年9月24日,刚刚赢得马岛战争的撒切尔夫人春风满面,她来到北京,胸有成竹地应付另一场领土博弈——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里,和中国领导人邓小平见面的第一句话,撒切尔夫人不软不硬:“作为现任首相访华,见到你很高兴。”小平同志报以微笑:“是啊,英国首相我认识好几个,现在都下台了。欢迎你来呀!”谈判中,撒切尔夫人先发制人,要求1997年之后英国继续维持对整个香港地区的管辖权不变。邓小平则强硬地回应:“首相先生,你信不信,我现在就能拿下香港。”撒切尔夫人:“您没听说我们刚刚打赢了一场战争吗?”邓小平:“我只听说通常在战争后会换来和平。”撒切尔夫人当时闻言色变,后来回忆说:“他(邓小平)果然不负务实之名,没有半点虚的。”会谈结束后,“铁娘子”的脸色铁青,发生了载入史册的一幕:当她出现在人民大会堂门前的台阶上,下意识地对记者微笑后走下台阶,却在倒数第二级台阶上踩空,栽倒在地,手提包连同里面的谈判“武器”都摔到一边。这恐怕是“手提包”唯一一次失手吧。
首相的“后院”始终一片清净祥和
出生于1925年10月13日的撒切尔夫人,闺名:玛格丽特·希尔达。父母在林肯郡格兰瑟姆市的小镇上,经营着一家小杂货店,家境并不富裕,用她自己的话说:“我们家是一个踏实、严谨、笃信宗教的家庭。父亲和母亲都是虔诚的卫理公会派教徒。”家庭环境塑造了她,她的父亲热心地方政治,“永远不要只因为别人这么做,你也要这么做”,父亲的告诫让玛格丽特从小就与众不同,后来成为首相的她,骨子里仍有这股劲儿,力排众议,推行改革,发动马岛战争,一路走来,毁誉参半。尤其父亲在1945年到1946年当上了小镇镇长的那段时间,深深地影响了年轻的玛格丽特,让她有机会亲近政治,拥有了日后在政坛上纵横捭阖的斗志。
撒切尔夫人年轻时的照片,生下龙凤胎
1944年,19岁的玛格丽特被牛津大学化学专业录取,凭着奖学金完成了学业。毕业后在一家塑料厂研发部工作的她,并没有离开热衷的政治事业,而是积极参加竞选活动。为政治奔波的同时,她收获“副产品”——爱情。1949年,在保守党的一次晚宴上,24岁的玛格丽特邂逅了高大英俊、彬彬有礼的丹尼斯·撒切尔,他比她大10岁,有过一次失败的婚姻。两人一见钟情。丹尼斯曾参加过二战,获得了勋章,此时正是一家化学公司的常务董事,公司的主人是他的父亲,一个精明的富商。两年之后,他们步入了婚姻殿堂,又两年,生下一对龙凤胎。稳固的婚姻为撒切尔夫人的从政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自传中,撒切尔夫人坦言:“如果没有丹尼斯,我根本不可能当11年首相。”因为她出身卑微,在当时保守的英国,常遭人嘲笑,而议员的收入微薄,不可能支撑她从政所需的大量资金,正是丹尼斯,为她提供了坚实的财富后盾。为了避免落人口实或授人以柄,丹尼斯自觉地远离权力纷争,从不搞幕后干政,而是从生活上对夫人的工作给予全力支持。竞选首相期间,作为保守党领袖,撒切尔夫人每天7点起床,半夜两三点才能休息,丹尼斯从来没有抱怨过,也没闹出过任何绯闻。就连充满敌意的媒体也不得不承认,女首相的“后院”始终一片清净祥和。
赢得大选的撒切尔夫人
首相夫妇的爱情是美满的,政治生活中的刚毅并没有抵消撒切尔夫人在家庭生活中温柔的一面。她每天清晨都要为丈夫和儿女准备一份可口的早点,即便在担任首相期间也是如此,除非时间实在不允许她这样做。只要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她都不会交给秘书去打理,烹饪、裱糊、装饰房间等,她干得非常出色。作为一名母亲,铁娘子也有娇惯孩子的一面,尤其是对儿子马克的溺爱,应了中国那句老话——慈母多败儿。马克从小学习成绩差得出奇,但由于母亲的特殊身份,许多名牌大学争相录取他,马克简直就是学校里的小霸王,忙完国事的撒切尔夫人每隔几天就要回家给儿子“擦屁股”。成年后,马克借助母亲的地位,在非洲、中东、亚洲等发展中国家铤而走险“做生意”。2004年,马克在南非的家中被捕,罪名是参与了赤道几内亚的政变。获知这一消息后,年近八旬的撒切尔夫人,拖着病体,飞奔南非。在她的救援下,最终儿子被判处“四年监禁缓期执行”、交纳31.3万英镑罚金了事。撒切尔夫人自掏腰包,替儿子交了罚金。
毁誉参半的唐宁街岁月
早在上世纪70年代,作为保守党党魁,撒切尔夫人在演讲中每每尖刻地抨击苏联,被苏联《红星报》送以“铁娘子”的绰号。不过,撒切尔夫人欣然接受这一称呼,认为用在自己身上非常贴切。1979年,铁娘子率领保守党赢得英国大选,开始了长达11年的首相生涯。在她担任首相期间,改变了英国经济、社会、文化生活面貌,因此,她的政治哲学与政策主张被冠以“撒切尔主义”之称。
当然,撒切尔夫人入主唐宁街的岁月,毁誉参半。在她上台之初,工党领导下的英国经济已经陷入困顿,为了带领英国走向繁荣,她决定将国营企业私营化,促使英国走向市场经济。不过,私有化浪潮下,经济振兴的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贫富差距,失业人口持续增加,与之相伴的是,犯罪率急剧上升、社区出现破裂和分化。所以,当她后来走出唐宁街,社会上对她的评价出现两极分化,支持者认为她带领英国经济走出困境,反对者则指责其毁掉了英国的社会福利制度。
蓝色是她的标配之一
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不仅在经济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外交上也展示出她的铁腕。最著名的是1982年的马岛战争,当时阿根廷占领马岛之后,就要不要开战这一议题,撒切尔夫人同内阁成员争论了一天。反对战争的理由看似很充分:马岛地处南半球阿根廷附近,距离英国本土4000多公里,气候条件恶劣。撒切尔夫人力排众议,坚决出击,战争持续了11周,让原本因为经济改革吵翻天的英国社会空前团结,连王位继承人也上了前线。最终,阿根廷军队投降,英国夺回马岛。这次战争的胜利,为撒切尔夫人赢得了巨大声望,积累了广泛的民意基础。
最终让撒切尔夫人黯然失色的是1989年英国是否加入欧元联盟的问题,她再次表现出强硬做派,坚决捍卫英国的财政主权,最终她带领英国加入欧盟,却保持了英镑的独立性,不接受欧洲统一货币。也正是因为她反对加入欧洲货币联盟,1990年被政治盟友们逼宫下台。
撒切尔夫人的葬礼
自1993年自2000年,撒切尔夫人出任美国维吉尼亚州威廉斯堡威廉与玛丽学院的名誉校长。撒切尔夫人的晚年十分落寞,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这样形容她的晚景:孤单落寞、没有朋友、体弱多病、记性也越来越差……2002年开始,她接连发生几次中风,2003年相爱一生的丈夫去世,对她的病情无疑雪上加霜,记忆力越来越差。那个曾经宣称自己每天睡眠不超过五个小时的女强人,即便白天也可以靠着躺椅打瞌睡了。2013年4月8日,再次中风夺走了这位女强人的生命,4月17日,英国为其在伦敦圣保罗大教堂举行葬礼,规格仅次于国葬。
撒切尔夫人著有回忆录《唐宁街岁月》和《通向权力之路》,将她的一生留待后人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