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利暴跌1200%!皇氏集团卖掉影视公司 继续卖牛奶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使高速发展的乳品行业遭遇重创。此后的十年间,经历整顿和调整转型,乳品行业进入稳定发展期。有机构预测,未来5年国内乳制品行业销售额复合增速将达到8.68%,总销售规模有望超过5400亿。5000亿市场,注...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使高速发展的乳品行业遭遇重创。
此后的十年间,经历整顿和调整转型,乳品行业进入稳定发展期。有机构预测,未来5年国内乳制品行业销售额复合增速将达到8.68%,总销售规模有望超过5400亿。
5000亿市场,注定将上演一场精彩的较量。伊利、蒙牛等全国性乳企利用品牌、渠道优势不断拓展份额,但仍面临产品差异化的压力;光明、三元等区域性乳企则深耕当地市场,在低温等领域寻找发展契机,同时也在渠道拓展、物流搭建和多元化的方向上努力。
与此同时,消费趋势的升级、洋品牌的冲击、食品安全的挑战是所有乳品企业的共同挑战。在这个过程中,抓住、创造、更新消费者的需求,始终是致胜的关键。
本周,《财看见》聚焦伊利、蒙牛、光明、三元等几大头部乳品公司,通过解析各自近5年的财报,复盘它们的成功与失意,优势与困境,探索与迷失。
乳品系列第一篇,我们先从西南地区一家不算出名,但很能“折腾”的公司谈起。
频繁跨界失利后,皇氏集团终于打算回归乳品本行了。
3月5日,皇氏集团发布公告称,拟以部分子公司股权出资,对全资子公司皇氏集团(广西)乳业控股有限公司进行增资。增资后,乳业控股公司注册资本由200万元增加至2亿元。
皇氏集团是一家很“不安分”的公司。2014年起,其借助上市公司的资本平台,在影视文化、信息服务、跨境电商、幼教等领域展开了一系列并购重组。近两年,并购后遗症集中爆发,继2017年净利润骤降八成后,2018年公司净利润再度跳水,亏损6.2亿元。
多元化失利后,皇氏集团决定收缩影视业务,将经营核心放在乳业板块和信息服务板块上。
业绩“变脸”背后 影视板块拖后腿
2月28日,皇氏集团发布2018年度业绩快报,报告期实现营业总收入23.26亿元,同比下降1.7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20亿元,同比下降1192.88%。
脸说变就变。
皇氏集团去年10月披露的业绩预告中,预计2018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67.40万元至3,404.40万元。
至于业绩“变脸”的原因,在A股已经司空见惯——商誉减值。
根据公告,2018年对公司净利润影响最大的两项:一是对收购皇氏御嘉影视100%股权所形成的商誉计提减值准备5.54亿元,二是转让全资子公司盛世骄阳100%股权形成资产处置损失0.90亿元,都与此前在影视领域的并购有关。
其中,御嘉影视是皇氏集团2014年收购的资产,主要从事电视剧、舞台剧制作及发行业务。收购后头4年,御嘉影视均“擦线”完成业绩承诺,但第5年业绩就突然“变脸”:2018年扣除非经常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骤降73%至4482.6万元。对此,皇氏集团的解释是:行业市场环境变化,特别是播映平台限价以及内容、税收监管政策变化,导致御嘉影视该年项目投资及发行计划都未达预期。
另一家子公司盛世骄阳甚至连业绩承诺期都没挺过。盛世骄阳是皇氏集团2015年溢价2.37倍收购的资产,主要专注于新媒体影视节目的整合、发行和运营。2015、2016年,盛世骄阳均压线完成业绩承诺,但2017年业绩突然跳水,净利润暴跌超六成,仅完成业绩承诺的28%。第二年,失去耐心的皇氏集团以8.12亿元的价格将其100%股权亏本转让。
对于2018年的业绩亏损,皇氏集团董事长黄嘉棣在新年致辞中坦言“2018年是集团面临内外挑战最困难的一年。近年来由于公司发展求快求大,导致精细管理及业务风控滞后,整体绩效下滑和风险积累。”
而这已经不是皇氏集团第一次体会到业绩跳水的滋味。2017年,受影视板业绩下滑和商誉减值影响,公司净利润从2.91亿元骤降至0.57亿元,跌幅超八成;营业收入也已经连续两年下滑。
这家“不务正业”的乳制品公司,在经历了疯狂并购带来的短暂业绩上涨后,正在吞下多元化并购酿成的苦果。
在追热点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皇氏集团的前身——皇氏乳业成立于2001年,主营业务为水牛奶制品的生产和销售,2010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
上市后头四年,公司即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尴尬:营业收入连年上涨,但净利润却从2010年的0.57亿元降至2013年的0.33亿元,缩水四成。
疲软的主营业务,使皇氏萌生了多元化转型的念头。2014年,影视文化领域并购潮起,皇氏乳业一头扎了进去。当年4月,皇氏乳业以6.825亿元收购御嘉影视100%股权。年底,皇氏乳业更名“皇氏集团”,当年新增合并报表公司7家,均为影视文化领域公司。这时,公司的主营业务从单一的乳制品变为“乳业、文化传媒”双轮驱动。
2015年,皇氏集团又斥资7.8亿元拿下盛世骄阳100%股权,在影视文化领域布局再进一步。同时,其又盯上了金融增值服务这块热土,收购浙江完美在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60%股权,完美在线是为银行等机构提供电子账单系统和呼叫中心系统整体解决方案的服务商。2015年皇氏集团新增合并报表公司15家。
2016年,皇氏集团收购浙江完美在线剩余40%股权,并入股母婴跨境电商臻品悦动和SAAS平台易联视讯。至此,公司主营业务拓展为乳制品、影视娱乐、幼儿、互联网渠道四大板块。
2017年,皇氏集团继续发力信息板块业务,斥资4.65亿元收购筑望科技100%股权,筑望科技是移动信息化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营业务是为移动互联网企业、银行、证券、大型电商平台等提供移动信息化运营支撑平台。自此,信息服务与乳业、影视文化被确定为公司三大核心业务,此前被机构寄予厚望的幼教相关业务在当年财报中未被提及。
从乳制品到影视剧制作与发行,到互联网金融、幼儿教育与亲子娱乐、信息服务,皇氏集团的跨界基本紧随热门概念而行。短期来看,外延式扩张确实能起到增厚业绩、提振股价的作用:2014到2016的3年间,公司营业收入从11.3亿元增至24.46亿元,翻了一番;净利润从0.75亿元增至2.91亿元,增长了2倍。公司股价则从2014年初的5元左右,飙升至2016底的15元左右。
但长期看就没那么美好了。这些被并购的公司盈利状况并不稳定,御嘉影视、盛世骄阳的业绩变脸就是典型的例子。而高溢价并购带来的商誉减值风险,为公司业绩“暴雷”埋下伏笔。皇氏集团因收购御嘉影视、盛世骄阳、完美在线分别产生商誉5.63 亿元、4.92 亿元、1.55 亿元。2017年、2018年,分别计提商誉减值损失1.91 亿元、5.54亿元,直接导致当年净利润大幅下滑。
2014年以来,皇氏集团在跨界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但在营收中占比最大的却一直是老本行乳制品业务。
乳制品业务被皇氏集团定义为支柱产业,产品包括以荷斯坦牛奶、水牛奶为主要原料的巴氏杀菌乳、调制乳、灭菌乳、发酵乳和饮料等。
上市以后,皇氏集团不断扩建生产基地,将业务从广西、云南拓展到湖南、贵州等西南省份,目前公司共拥有5个乳制品加工厂。产能扩张保证了乳制品营收的持续增长,即使在集团大举并购的那些年,乳制品营收占比从九成降至不足五成,但营收金额仍逐年增加。
不过,从皇氏集团首次涉足广告传媒业务的2012年起,乳制品板块营收增长率就呈现明显下滑趋势,从2011年的40.79%降至2018年半年报的10.14%。
皇氏集团一向以“打造西南第一乳业”为目标,但在与同样以西南市场为主的新希望乳业的正面交锋中,似乎有些力不从心。
2018年上半年,新希望乳业西南市场营收为13.79亿元,同比增长14.52%;而同期皇氏集团乳制品板块收入为6.54亿元,同比增长10.14%,收入体量和增速都难以和新希望抗衡。另外,从产品种类和新品推出速度上,皇氏集团也不敌这位后起之秀。2019年1月25日,新希望乳业在深交所上市,两个多月的时间股价涨幅超200%,总市值一度超过200亿元。
收缩影视业务 专攻乳业和信息服务
转让盛世骄阳100%股权后,皇氏集团影视板块业务明显削弱。皇氏集团近日回复投资机构调研时表示,未来的经营核心主要放在乳业板块及信息服务板块。
影视板块方面,皇氏集团表示,在行业环境变化大、监管趋严的背景下,公司对投资的项目会更加谨慎。2018年重点将放在精品剧及主旋律剧目的制作上,对内加强精品内容的储备及提升管理运营能力,对外增强与专业团队、主流播放平台的合作。目前影视板块业务主要由御嘉影视负责运营。
皇氏乳业同时表示,拟进一步加强对乳业板块、信息板块的业务整合和管理,采取一切有利措施,保障两大核心业务板块的持续健康发展。
乳业板块方面,近期皇氏有两次对子公司的增资动作。2018年10月17日,皇氏集团以自有资金对华南乳品公司增资2.5亿元;2019年3月5日,皇氏集团又以子公司股权作价6.89亿元对皇氏集团(广西)乳业控股有限公司进行增资,称该次增资是为了提升乳业板块的经营管理和运营效率,使公司乳业板块业务继续保持快速稳定的发展。
信息服务板块,皇氏主要通过子公司完美在线、筑望科技开展业务。完美在线2016年、2017年营收增长率均超过40%,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41.8%和8.43%,业绩增长稳健。
经历多元化失意后,皇氏集团暂时“消停”了,收缩高风险的影视业务,巩固老本行乳业板块,同时抓住新的增长引擎。未来,当新的风口涌现,这家没耐心的公司还会讲出什么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