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灾区四川石棉丰收百吨黄果柑,六旬老汉盼销路
云缭雾绕的贡嘎雪山下,海拔落差5000m,这里是国宝大熊猫的放归地,也出产全国80%以上的优质黄果柑;大渡河两侧的金色长廊,一簇簇石棉黄果柑泛着金光,“天下黄果柑共一石,石棉独占八斗”。黄果柑属于石棉县特有品种,300年来,石棉...
云缭雾绕的贡嘎雪山下,海拔落差5000m,这里是国宝大熊猫的放归地,也出产全国80%以上的优质黄果柑;大渡河两侧的金色长廊,一簇簇石棉黄果柑泛着金光,“天下黄果柑共一石,石棉独占八斗”。
黄果柑属于石棉县特有品种,300年来,石棉当地果农们在贡嘎神山和大渡河的庇佑下,怀着一颗赤诚之心,在这片原生态土壤上种植出了天然无公害、酸甜甘冽、口感极佳的黄果柑,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
选尽人间三月鲜,最是石棉黄果柑
沈大叔是村里的黄果柑种植大户,今年50岁,因为家里情况不理想,47岁时才结婚。他说自己没啥别的本事,但是种柑子还是不错的。
别家每亩地最多也产出6000多斤,沈大叔的园子却能产上万斤,而且柑子个头大,水分足,卖相也更好。
“这个柑子可是我的‘心柑宝贝’,品质非常好的,够纯、够野、够味!”沈大叔拍着胸脯,说着还从树上剥了黄果柑吃起来。从沈大叔淳朴的欢笑与自豪中看得出来,他用勤恳换来的果实,吃得安稳,也吃得满足。
因为直接面向风吹日晒,柑子外表有些粗糙。不过好在味道不错,8分甜2分酸,让人喜爱不已。
可惜去年3月时,这里对外唯一的高速路出现山体滑坡,中断了采购商与农户间的链接,那时正是石棉黄果柑的最佳采收期。
等高速路修通后,因为错过了市场最佳时机,原本卖2元/斤的柑子,最后只能以每斤6毛钱出售。 有的农户卖了30000多斤黄果柑,最后收入却不足万元。
今年采摘开始不久,当地乡政府便邀请帮卖助农前去了解情况,希望可以帮助推广、销售黄果柑,为当地种植黄果柑的留守老汉、妇女们带去种植积极性。
他们的纯真善良洋溢在脸上,融入到骨子里
石棉县是经历两次大地震的重灾区,种黄果柑树山下漂亮的房子,便是当年大地震之后,灾后政府补贴重建的。虽然依山傍水,风景如画,但少见平原,村里人几乎只能靠种黄果柑为生。
也正是因为村里经济收入单一,所以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常年在外打工。这漫山遍野的黄果树,就全靠留守的老人、妇女们打理。
虽然各自都有儿女,但都在远方打工,每年的柑子采摘,都由他们自己完成。
好在当地民风淳朴,果农们有一个共识,要是谁家开始收黄果柑了,大家都会过来帮忙。
今天帮老李家采,明天帮老王家摘,邻里互相帮助,可以省掉上千元的采摘费用。一鼓作气摘完后,再接着去下一家。
他们互相协作,保留着最原始集体劳作方式,对待土地他们勤勤恳恳,对待族人他们团结一心。
果子在半山腰上采摘后,用背篓装好,老汉们各自背着100多斤的果子走下山。60-70岁的老汉,原本是安享晚年的时候,在这里却是强壮的劳动力。
人都说上山容易,下山难。老汉们还要背着100多斤的果子,小心却又熟练的走着。
这里的山路崎岖难走,基本都是“单行道”,一些犄角旮旯处,勉强够放一双脚。
世人觉得苦,他们不觉得苦。他们天性乐观,享受集体协作,享受一年劳作丰收的喜悦。
电商扶贫,守护他们的踏实日子
现在,距离村里200吨黄果柑最后销售期还有30天。帮卖助农团队想用互联网+农业电商的方式,帮助大山里的黄果柑宣传,让全国消费者都有机会认识、品尝到。
今日,黄果柑开正式开售。有了市场的认可也不怕客商不来收,更不用担心卖不出公平的价钱了。
农户不易,农事艰辛,帮卖助农邀请您给诚信生产以尊严,用责任消费代替捐赠,帮石棉果农守住他们的踏实日子,让更多人喜欢上这山里的黄果柑。
消费即是帮扶,购买也为公益。扫描二维码,把石棉果农用心种植的优质黄果柑带回家,即可品尝到安全、健康的石棉特色美味。
《特产中国》是腾讯企鹅号、腾讯图片、京东众筹联合发起的公益助农项目,每个项目都经过多层审核,确保真实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