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视野与中国哲学”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
3月31日,“环球视野与中国哲学”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道家与中国思想文化国际研究中心、Dao:AJournalofComparativePhilosophy编辑部联合主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
3月31日,“环球视野与中国哲学”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道家与中国思想文化国际研究中心、Dao: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编辑部联合主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数十位专家学者聚焦于中国哲学与世界哲学的关系问题,就中国哲学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
刘笑敢教授
作为本次论坛的主要发起人与主持人,北京师范大学刘笑敢教授表示,这是一个关于中国哲学研究的讨论会,但不是关于任何具体问题的讨论,而是关于基本的研究方法的讨论。他从个人学习研究经历出发,引导学者们思考应该怎样研究中国哲学这样一个重要问题。“哲学”二字来自西方,那么中国哲学的研究就不可能不受西方的影响,不可能不受西方哲学的影响,这种影响究竟是助力还是束缚?值得思考和讨论。
另外,随着学术界对社会生活的介入,儒释道的社会角色问题需要被重视,它究竟是一个现代学科?还是华人社会精神生活的资源?刘教授给出了自己的解答。他认为,儒释道在现代中国,是现代学术、研究科目,它又是中华民族民族文化的主要代表,是我们个人生活的指南、生活导师。同时它也在走向世界,成为世界文化的一种资源。在这种背景下,如何研究中国哲学?为什么研究中国哲学?中国哲学的研究可以达到什么目的?是每位研究者要思考的问题,他期待着不同的思想能够碰撞出火花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黄勇首先发表“在全球视野下做中国哲学”的演讲,深圳大学教授景海峰、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存山分别作“中国哲学研究的范式转换问题”“解析、综合与理论创新”的主旨发言。中山大学教授陈立胜、清华大学教授黄裕生、清华大学教授任剑涛分别以“从‘天下’到‘世界’:阳明学的视野近代转换及其反思”“重估中国哲学,重申古今之变”“全球视野下的中西之争”为题发言。
北京大学张学智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陈静研究员、北京大学郑开教授、武汉大学郑泽绵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卢盈华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张曙光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李景林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梁涛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罗传芳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李祥俊教授担任论坛的评论员。
本次论坛为现代中国哲学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思考方向。
与会专家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