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服务器之王,到新型互联网巨头,一个头部公司的进化史
当年和浪潮一起征战的PC品牌,大多已陨落,而浪潮却强势进化为一个新的物种。【1】不只是服务器过去几十年,人们熟悉的浪潮,一直是国内服务器之王。但其实,它早已悄然进化为一家新型互联网企业。在3月31日发布的浪潮2018财年...
当年和浪潮一起征战的PC品牌,大多已陨落,而浪潮却强势进化为一个新的物种。
【1】
不只是服务器
过去几十年,人们熟悉的浪潮,一直是国内服务器之王。但其实,它早已悄然进化为一家新型互联网企业。
在3月31日发布的浪潮2018财年报告中,新型互联网业务当仁不让,成为主角。
过去一年,浪潮在云计算、大数据和AI领域,不断拓展版图。
浪潮云连续第五年蝉联中国政务云市场第一,覆盖全国164个省、市政府;企业云增速全国第一,累计服务74万家企业。
这一年,浪潮在济南开展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试点,开创了政府数据授权经营的先河。
在过去的传统优势领域,ToG(政府)市场,浪潮为30个城市提供了智慧城市运营服务;
而在过去偏弱的ToC市场,浪潮则通过云、数平台赋能,打通政府、企业、个人三维数据链接,孵化出爱城市网、一贷通、质量链等新型互联网应用。
此外,浪潮还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深度布局自动驾驶等技术领域。在AI服务器市场,浪潮拥有50%以上的市场份额。
“云数智”三核驱动之下,一个新型互联网帝国正呼之欲出。
在中国企业家协会2018年发布的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中,京东、阿里、腾讯、百度不出意外,分列互联网企业前四强。
互联网企业第五名不是美团、滴滴和今日头条,而是浪潮。
一个传统IT巨头,跻身互联网五强,多少让人有些愕然。但对于经历过30年风雨的浪潮而言,那只是进化的必然结果。
【2】
进化的基因
与时俱进,是浪潮的基因。
上世纪90年代,当内外资恶战PC市场时,时任技术副总工的孙丕恕顺应网络时代的需求,将浪潮引向了服务器。
这一干就是十几年。
期间,浪潮做出中国第一台服务器,还超越外资品牌,成就了一个全球第三、国内第一的服务器之王。
因为浪潮,中国人在高端服务器市场不再受制于人。
但奋进者孙丕恕,从不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睡大觉,不断进击、进化,是他的生存之道。
21世纪头十年,随着网络时代的迅猛发展,更多的数据被搬到了网上,不断打破一切物理空间的限制。
由此催生出对云端计算能力的大量需求。
“作为企业家,第一位的工作就是看准路,找准正确的战略方向。”
孙丕恕敏锐地意识到,一个崭新的数字经济时代正徐徐走来。
在他看来,数据正成为一种新型的生产资料,云计算则是一种新型的生产力。
而浪潮作为支撑这一切背后的领先服务器厂商,正迎来一个向云转型、做大产业链的机会。
“看准路,然后就是拼命干。”孙丕恕说。
但他并没有急于扩张。
2010年,浪潮发布云计算1.0战略,正式从传统的IT产品、方案提供商,向云计算、大数据运营服务商转型。
此后六七年,浪潮一直深耕自己最擅长的政务云市场,积累了海量的G端数据。
直到2017年后,才开始基于G端的优势和B端的积累,向C端拓展。期间,浪潮的云计算战略也不断迭代,从1.0升级到2018年的3.0时代。
在新的3.0战略中,浪潮不再是一个孤立体,而旨在打造一个平台生态型企业,一个“云+数”新型互联网企业。
这意味着,浪潮将直面来自阿里、腾讯和华为的竞争。
【3】
为什么能
在浪潮向云端转型的过程中,阿里、腾讯凭借在C端积累的数据,向产业互联网,向大数据和云计算市场发起了猛攻。
ICT阵营的华为,也背靠通信市场上数十年的耕耘,觊觎全球最大的五朵云之位。
强敌环伺之下,浪潮凭什么赢得这场云端争夺战?
在华商君看来,浪潮手握两大杀手锏。
第一大杀手锏是其掌控着产生计算力的基础设备——服务器。
自从1996年摘得桂冠后,浪潮一直是国产服务器的龙头,近年来更是蝉联全球第三、国内第一,而且还在快速增长。
2013年,浪潮发布的天梭K1,打破了我国长期以来对国外高端服务器的依赖。
而这些服务器,支撑了许多大型金融和互联网企业的运营。
在全球市值最高的10大互联网科技企业中,有5家采购了浪潮的设备,其中就包括阿里和腾讯。
每年双十一,数十万笔交易,两千多亿的销售额背后,支撑其庞大数据访问量的,是浪潮服务器。
浪潮还是最早布局AI计算产品的服务器厂商,也是AI服务器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的厂商。
浪潮的第二大杀手锏是数据。
与阿里、腾讯手握海量的C端数据不同,浪潮掌管的数据主要来自G端。
而G端数据是所有数据中最真实,也是开发潜力最大的,号称数据中的钻石。
不仅如此,G端数据远比C端丰富,数量也更为庞大。资料显示,80%的数据掌握在组织手上,而组织数据中的80%又掌握在政府手中。
自从2010年,在济南打造全国,也是全球第一朵政务云以来,浪潮一直深耕自己最擅长的政务云市场,推动政府数据授权运营,释放G端数据价值。
九年来,浪潮在全国布局了6大核心云数据中心和47个地市云数据中心。此外,还建立了一个大数据交易平台——天元数据网。
这些数据,被孙丕恕视为“浪潮最大的本钱”。
在他看来,未来15年超越BAT的,一定是一家大数据公司。
【4】
要做主角
有了数据本钱的浪潮,开始谋划更大的一盘棋。
“该做主角的时候,一定要当仁不让做主角。”一贯低调的孙丕恕,表现出少有的豪气。
给他这份豪气的,不仅是两大杀手锏,更有长期积累起来的研发和技术优势。
作为一家技术型企业,浪潮对研发始终保持高投入。2018年,研发投入增长41%,2019年预计还将增长36%。
连续的高投入,帮助浪潮打造出AGX-5、新一代G5存储、EA企业大脑等一批“金刚钻”产品。
截至2018年,浪潮累计申请专利7209项,其中发明专利占比83%,在云计算、大数据领域的发明专利申请量持续保持国内第一。
此外,浪潮还牵头、参与制定了各类标准67项,其中国家标准16项。
这些技术、专利和标准,共同托起了浪潮登上行业之巅的梦想。
2018年,浪潮发布云计算战略3.0,提出向云服务、大数据、智慧城市新三大运营商转型,成为“云+数”新型互联网企业。
在新的一年里,浪潮将继续沿着这一战略路径,发挥自己在服务器、G端数据、AI芯片等领域的优势,力争成为领先的云计算、大数据公司,以及领先的AI公司。
而随着数字化浪潮的推进,未来的竞争,正变成生态与生态的竞争。
浪潮清楚,要想成为竞争的主角,就要做强平台,赋能、让利给生态伙伴。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浪潮构筑了云数据中心、云平台、IOP、关键应用、爱城市网、终端设备6大面向全球产业生态的平台。
在智慧城市运营方面,浪潮与上百家厂商达成战略合作,企业云市场上架1100多款SaaS产品,新入驻310家服务商。
此外,浪潮还以开源方式,打造了一个工业互联网平台,聚集了5000多合作伙伴。
海外市场,浪潮已将业务拓展至120个国家和地区,并与IBM成立合资公司,实现市场突破。
通过这样一盘围绕生态圈构筑的大棋局,浪潮正从互联网外围的传统IT设备厂商,不断逼近整个互联网生态的核心,并成为这场数字化革命的主角。
——END——
图片均来自网络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