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中不仅有书香墨韵 [推荐]
中国有着悠久的饮食文化,在吃上,可以说是独占鳌头,无人能比。不仅专业,而且精致,圣贤孔子就曾言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怎么说呢,简而言之就是,对于吃一定要讲究!文人骚客更是将吃的乐趣带入了画中。俗话说:“秋风起,蟹脚痒;菊花...
中国有着悠久的饮食文化,在吃上,可以说是独占鳌头,无人能比。不仅专业,而且精致,圣贤孔子就曾言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怎么说呢,简而言之就是,对于吃一定要讲究!文人骚客更是将吃的乐趣带入了画中。
俗话说:“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每到秋季,便是菊黄蟹肥之际。边赏菊,边吃蟹,喝着小酒,吹着风,这滋味别提有多爽。晋朝大酒鬼毕卓就说过:“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了一生足矣。”文学家李渔也曾经赞叹道,蟹螯这个东西,直到终身,一天都不能忘怀。
郎葆辰《蟹菊图》
清代
画家
郎葆辰以擅画水墨蟹而著称于世,人送外号“郎螃蟹”。他画的蟹形象兼备,而且总是喜欢于画上题诗,诗画交融,意趣甚浓。他曾画一幅《蟹菊图》,并在画上题诗道:“东篱霜冷菊黄初,斗酒双螯小醉时。若使季鹰知此味,秋风应不忆鲈鱼。”可谓妙语连珠,将饮酒、赏菊、吃蟹之悠哉惬意的情怀描述地形象生动,品诗赏画,令人回味无穷。
任伯年《把酒持蟹图》
花鸟大师任伯年尤喜画蟹,看他的这幅《把酒持蟹图》,画中螃蟹红如火,早已熟透,肥美异常,看了就让人食欲大开。菊花盛开,美酒齐备,实在是让人把持不住,恨不能大快朵颐一番。
吴茀之《菊黄蟹肥图》
现代浙派领袖吴茀之先生曾绘一幅珍如拱璧的《螃蟹图》,并在画上方题了一首十分有趣的咏蟹诗:“九月团,十月尖。潇洒水国天,有酒非尔不为欢。”将吃蟹与饮酒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不管少了哪样,乐趣已失,二者是缺一不可。
边寿民《菊蟹图》
“螃蟹、菊花、美酒”在清代画家边寿民的作品中经常相伴出现。他藏于藏故宫博物院的一幅《菊蟹图》,边寿民在画中题诗云:“稻蟹膏方满,罏头酒正香,若辞连日醉,辜负菊花香”。他被
收藏
的另一幅《菊蟹图》,于其上题道:“甕醅着意煮,篱菊尽情开。滚滚长淮水,霜螯下牐来。”丝毫不减对螃蟹的溢美之词。
齐白石
作品
白石老人是个非常有生活情趣的人,他画的酌酒食蟹图总是简简单单,鲜红的大螃蟹寥寥数笔便绘成,再配上美酒,不仅瞬间就勾起了人的食欲,怡然自得的生活情调更是引人共鸣。白石老人素来简朴,买白菜都会讲价,唯唯忍不了对螃蟹的喜爱,在这上面,可谓是十分慷慨,隔三差五便要美美地吃上一顿螃蟹。他的螃蟹图,可谓是画出了内心最真实的乐趣。
跟
齐白石
一样,徐悲鸿也是一个尤爱吃蟹的人。他曾说过:“鱼是我的命,螃蟹是我的冤家,见了冤家不要命。”对螃蟹的喜爱可见一斑。元代大画家倪瓒甚至专门写了一本《云林堂饮食制度集》,专门讲了煮毛蟹和蜜酿蝤蛑(海蟹)的方法。
螃蟹之美味的确是让人难以抗拒。大文豪苏轼作诗云“不到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将螃蟹之味与庐山之景相媲美。饮食是生活的重要元素,于画家而言,在满足口腹之欲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创作的灵感。在“吃”的鼓舞下,画的不仅真,“意”与“味”也是不同一般呢。
国画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中国绘画艺术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世界上独树一帜的风格,并对周围的国家和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西方的绘画也从中汲取良多。一幅好的画,不仅要有好的内容,好 ...
王兰若灯泡花齐白石释文:鸳鸯福禄,富贵吉祥。款识:再生仁兄清属。戊子,八十八岁齐白石。叶绿野天道酬勤有关“书法与绘画关系”的话题探讨,从广东艺术界蔓延至全国,参与的名家也从张绍城、梁照堂、张彦、张桂光、钟瑞军到陈 ...
半个演艺圈都去她家蹭饭就因味道正 她是众多明星恩师 [热事件]
半个演艺圈都去她家蹭饭就因味道正,李苒苒是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教授,她不仅教出了大批优秀演员,做饭还超级好吃,差不多半个娱乐圈的明星都经常去她家蹭饭。李苒苒在表演艺术的教学岗位辛勤耕耘了三十多年,培养了一大批为观 ...
半个演艺圈都去她家蹭饭就因味道正 李苒苒做饭太好吃 [热事件]
马精武,作为1956年北京电影学院招收的第一批学生,及至成为表演教授,四十余年与这座学校息息相关,育人无数,被学生尊为“马老爹”。马精武和他的妻子李苒苒在圈里也是出了名的好人,半个演艺圈都去她家蹭饭就因味道正。李苒苒 ...
半个演艺圈都去她家蹭饭 就因味道正 拼了命也要来! [酷资讯]
半个演艺圈都去她家蹭饭就因味道正老两口太热情了老两口太热情了,不管谁来蹭饭都是满满一桌子,一般主菜是一大锅猪蹄、排骨、白煮肉块加芸豆、蘑菇、豆芽等大量配料。主菜前是一大盆*拉,最后还有一大盆罗宋汤。体量大,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