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招又到了,分享一篇我知乎千赞的群面经验
前言:本篇文章一年前写得,小红书、知乎都是千赞,后来有一段时间极度自卑把这些都删了。不过没事。群面说到底是语言力量,要靠平时积累,但是...
前言:本篇文章一年前写得,小红书、知乎都是千赞,后来有一段时间极度自卑把这些都删了。不过没事。群面说到底是语言力量,要靠平时积累,但是如果时间不够,看看这个文章还是有所帮助的!
-------------------------------------------------------------------以下是正文-------------------------------------------------
群面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在许多大公司的招聘中都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比起简历关中不可改变的硬指标,单面中无法预测的match程度(你和用人单位的能力需求、性格是否匹配),群面的结构化保证了我们稍加练习就一定能通过。我的offer全非顶级offer,唯一自豪只是秋招参与群面大约9场,全部通过,有些场次出现十多个人面试只要了一个人,那个人也一定是我。比起其他求职大牛,我唯一能够和大家分享的就是群面经历。
省去寒暄,本文一共分为三个部分,大家可以按需查看。
第一部分是群面方法论,包含群面究竟在考察什么、群面不同类型套路总结、群面万金油、临门一脚的万用TIPS。第二部分是实战面经,列出我在所秋招遇到的群面题,与大家分享我如何破题回答,和大家一起巩固第一部分知识,第三部分则我的求职感悟,老学姐的碎碎念。希望对大家有益。
第一部分:群面方法论
1.群面究竟是在考察什么?
相比理工科类、技术类职位,文科类、管理类岗位一般需要群面,因为群面最重要的就是考察语言能力。语言能力并不是说得多,或者词汇量大,最重要的是三点:
Ø语言的表象,具体为声音、次数;
Ø语言的逻辑:语言组织的逻辑,语言是否切题;
Ø语言所表现的性格:稳重的总结,犀利的打断,一针见血的扭转意见等等。因此针对这三个要求,群面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声音洪亮的多发言,就算害羞内向,想着自己要找工作,就努力的厚脸皮的勇敢的多发言吧!
第二,用关键词来彰显有逻辑,组织答案时就说,第一、第二、第三;从宏观来说,从微观来说;从国家来说,从企业来说,从个人来说;缺点有以下几点,优点有以下几点。用这种提示性的词语来规划自己的发言。
第三,真实的表现自己的性格,如果前面的人说得很好,不吝表扬,但若不同意,积极罗列自己的观点反驳,如果有人发言过长,直接打断等等。不必怕别人怎么看你,发挥自己性格,群面过后谁还会记得谁啊。
秋招时候也看过许多许多的帖子,提到timer,leader之类的角色,该如何如何把握等等…但是和大家分享一下,我遇到的群面中,timer一般性格内向,拿了一个角色就兢兢业业的提醒时间,没有对最后的结论有contribution;leader好像变成了第一个说话第一个安排大家任务,总结等等,但是一般都只是对其他观点进行重复,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这种所谓的总结是浪费了大家的时间;recorder为了争夺最后的演讲机会马不停蹄的记录,讨论并没有出彩的发言,我觉得这几个角色真的没有做得特别好的,所以大家千万不要在去努力当某一个角色了,而是去积极当一个thinker。
大家如果将来真的走入职场,上级看见一个提案,不会问这个项目进度是谁在监督,这个文件是谁排版的,而是会指着一个闪亮的观点或者结论问“这是谁提出来的?”。群面也应如此,拿到题目最先想的不是我要做那个角色,而是我对这个题目到底有怎么样的看法。面试官对那几个角色和意图了熟于心,一天十几场群面也甚是疲惫,让他们眼前一亮的是针对一个考题不同的观点以及在场同学不同的演绎方式。
2.群面题目常见类型以及解题思路
Thinker最重要的是提出自己的观点,最后的结论一定要有自己的贡献。
群面题目很多类型,这里只举出我碰到过的一些类型。
排序类:一般是荒岛要救几个人,或者有几条建议排序,一般要求从多个选项中选出几个。这种应该最重要的制定选择的规则,之后排序都应该按照规则来,避免过多的争执。在后期讨论时,可以反复提醒大家制定的规则,让面试官觉得你在把控了整个讨论的方向。最后总结陈述时,也应该先说材料里面体现了什么,因此我们排序是基于这个规则,最后给出排序的理由。
辩论类:给出正反两个观点进行辩论,准备时候首先按照一个特有的逻辑列出支持自己的三个观点,反对对方的三个观点,向对方提出的三个问题,只用在草稿纸上写关键词就行,后两个比较重要,因为队友们可能想的观点都大同小异,如果准备好问题和反驳,这样就能够在紧张的环节中保持可以发言并且可以救场。
产品设计类:受互联网潮影响,现在许多公司喜欢出产品设计类题目,产品设计类题目的架构就是:需求—情景—功能,首先判断题目的用户群体是谁,有什么样的特征以及对应的需求,这种需求产生在什么场景,根据这种需求设计出怎么样的功能。反复提到用户需求会让面试官觉得有互联网思维或者用户至上思维。
理解类:给出一句话或者一段话,谈谈对这一段话的理解。也是要分点进行阐述,结合现实,同时也要注意给出相反、相对应的意见。
岗位情景类:就针对所求职业的岗位,给出情景题目,如房地产投资钢会给一个案例;营销岗位会让出一个营销方案,其中的关键就是要提到术语和基本逻辑,让考官知道你有必备的专业知识,如市场营销中的4P,投入产出比的估算等等。
总结:其实大家觉得难的是框架要素怎么列,只需要思考一个东西要涉及几个部分。比如产品涉及用户,功能,使用场景,推广渠道;供应链涉及成本,时间,上下游企业等等。有时候用常识稍作判断,列出关键部分,这几个关键部分就是框架。要不就是时间顺序,前、中、后,或者从宏观到微观顺序(国家、企业、个人)等等。其实就是把议论文的写作顺序,雅思作文的考点,公务员的申论口头化,如果不熟悉推荐大家看几个雅思作文写作讲座或者申论的讲座,很有帮助!
3.临门一脚的万用TIPS
如果自己实在对面试题目一窍不通,没有插上话,或者太紧张了没有及时的发言,想要争取一下,给出三个可以立即使用的话术:
(1)评论型套路:你可以说“在商言商,我们做这个决策是要考虑:成本/效果/投入产出/风险”
基本上所有的用人单位都是一个企业,很多同学策划方案时异想天开,如果你能结合具体题目,提出其他人成本、风险问题,会显得懂商业社会效率优先的铁律,同时你想不出更好的点子,通过“挑刺”“质疑”别人点子的方式,既避免了自己想不出点子,又可以完善别人的想法,争取发言机会。
(2)引导型:“因为时间有限,我们来迅速决策:如果选三个,选什么?”
当大家针对有一个问题很多想法,或者一个方案有不同的实施方式,在大家焦灼的时候,只用简单的数字,就能引起大家的重视,会顺着这个数字投票决策,你结束混乱场面,又让大家的注意力放在你身上,还可以用纸笔记录,无形中给自己争取了reporter的机会。
(3)总结型:“我来总结/整理一下,我们刚才说了什么”
比起简单的复述别人的观点,正确的复述应该是提取和归纳。举一个例子体会一下“刚才前面2号说了选航天博士,理由是。。。。,4号说选医生,因为。。。。,5号说选孕妇,因为。。。”,第二种答案是“从功利主义,按照人的实用性维度,选航天博士和医生;从人道主义,人人平等角度,选择孕妇和小孩子。”比起单纯的唤起大家的回忆,后一种总结更是加入了逻辑和自己的抽象思考。
第二部分:实战演练
针对这一部分,列出题目,然后说一下我的解题思路与在场表现,公司名称不便透露,但是都是很经典的题目!
1.产品设计类:请针对广场舞现在存在的现象,为广场舞大妈们设计一个APP
思路是:设计前,需要考虑用户特性和特征;设计中需要讨论功能;设计后需要考虑推广渠道。因此在刚开始,我就用这种简单的“前中后”架构给大家提出了讨论框架,大家围绕这三个部分讨论,避免一会说用户特性,一会说推广没有框架的展开。这个产品服务类题目,离不开“用户需求”“功能”。
1.前:用户需求—用户诉求
2.中:核心功能—产品
3.后:实现推广—渠道
2.岗位情景类:请为一个英国高端童装进入中国设计一个营销与供应链方案。
思路是:由一般到特殊再到一般的逻辑。我抢占先机提出我们应该讨论的框架是童装整体的情况(一般),这个品牌的特点(特殊),一个营销方案,营销方案里面也包含营销前、营销中、营销后。
1.(一般)童装特点:周期快,付费者为父母,消费高峰是开学前后与春节。
2.(特殊)该品牌的特点:国际化,在知名度低,价格高
3.(结合该品牌的方案)营销的目的、排期、手段
3.排序类:请根据针对白领月光族的八条理财建议选择六条,并根据有效性进行排序
思路是:先确定规则,再按规则进行排序。当时我并不是第一个发言的,大家都在一次陈述觉得重要的六条,因为没有确定规则,大家的六条都非常不一样,但是我仔细想了一下,先将理财建议分类:收入建议类、支出建议类、个人发展类,再对有效性进行定义:操作难度低,坚持起来容易,这个定义可以稍加改变,取得大家一致同意。之后大家不管是筛选还是排序都要按照操作难度低,坚持起来容易
1.分类:按照收入,支出,个人发展里面,先每一个部分进行筛选,选出六条
2.按照大家都同意的有效性进行排序。
4.辩论:是“模仿进步式的创新好?”,还是“颠覆革命式的创新好?”
思路是:结合题干,如果是企业做背景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成本、收入等关键词汇,同时辩论最重要的反驳就是提问,因此在准备时间内,我虽然没有想出自己的观点,但是迅速想到了对方的问题,在后面及时救场,把问题抛给对方。
1.支持我方的观点:稳定的螺旋上升(产品),较低的试错成本(企业),成熟的市场反应(消费者)。
2.对方的不足:缺乏评价标准,极大的市场风险,高成本
2.抛给对方的问题:如何在短时间内规范颠覆性产品的行业标准?如果引导用户熟悉并使用这种颠覆新产品?如何应对失败的风险和成本?
5.如果你们是一个直播企业的高管,针对直播现状给出方案。
思路是:首先根据直播的参与部分抽离出基本要素:内容的生产、内容的表现形式,内容的消费。
内容的生产:应该如何刺激主播们生产高质量的内容:金钱、排名、更多的衍生奖励。
内容的表现形式:线上线下相结合,不同用户区分不同板块等
内容消费:如何刺激用户更多看,更多的明星主播,更多的互动形式等。。。
第三部分求职感悟
其实大多数人在求职的时候都不知道要做什么,如果确定了毕业之后要就业,提早实习真的很重要,我的每一份实习基本上单位、岗位都不同,不停的试验也能够找到自己真正喜欢做什么。此外多问问其他学院的同学,把自己的外沿不断的拓展!
但最想说的是,作为社会学的学生,知道一些结构性力量比如出身,学历,第一份工作等等给我们的桎梏,但是人生真的很长,不要在乎一时眼前的得失,或者第一份工作的好坏,好好珍惜现在的所得,无论从什么时候开始,以五年为一个规划,好好向前迈进,只要一直保持昂扬向上的斗志,何时都不放松自己的要求,一定能够获得想要的将来!
希望看这篇文章的你一切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