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

吴忠市多种模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作者: 来源:政府 2020-04-30 14:54:52

近年来,吴忠市以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实现农民共同富裕为目标,通过产业带动、投资收益、联合发展、资源开发、服务创收等多种模式,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2019年全市实施完成了44个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其中33个村获得...

近年来,吴忠市以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实现农民共同富裕为目标,通过产业带动、投资收益、联合发展、资源开发、服务创收等多种模式,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2019年全市实施完成了44个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其中33个村获得了村集体经济收益;正在实施42个村。截止2019年底,全市498个行政村中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达到5万以上的村达到479个,占96%,其中10-50万元的村达238个。

一是产业带动模式,技术提升、增收共赢。由村级组织牵头成立经济合作社,通过合作社流转村民土地,利用项目资金建设现代农业,搭建移动温棚,单独或联合经营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均在5万元以上,并带动村民进棚打工增加收入,实现了村集体、经营主体、农民三方增收共赢。如:青铜峡市陈袁滩镇沙坝湾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动员大户垫资建设温棚9栋、大坝镇蒋南村搭建暖棚18座、小坝镇永丰村搭建移动大棚40栋,同心县兴隆乡李堡村、王团村建设蔬菜种植大棚6座,发展特色种植业。

二是投资收益模式,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村集体经济组织不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与有一定经营实力的企业、合作社签订资金使用合同、质押合同,按一定比例收取资金使用费,经营实体优先使用本村剩余劳动力参与务工,既确保了资金运转安全,又为村集体经济创收、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如:红寺堡区红阳村、红川村分别将资金投入养殖企业和生产经营大户,按协议上缴村集体收益,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5-8万元,每个种养基地平均吸纳8名周边群众务工,每人每天获得不低于100元的薪酬。

三是联合发展模式,引领带动、共同富裕。对一些缺乏资源和区位优势、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发展较为困难的村,通过合作经营、结对帮扶或“强村”带“弱村”等方式,带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如:利通区东塔寺乡的新接堡村,积极利用柴园村近城的区位优势和闲置房产,将本村的项目资金与柴园村合作建设早市,依靠出租摊位年收入21万元,既方便了城乡居民生活,又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再如:红寺堡区柳泉乡9个行政村将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产业扶贫资金及各类涉农资金捆绑整合,联合建设标准化肉牛养殖场,聘请专业会计公司管理财务和养殖技术人员进行经营,形成规模效应,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

四、资源开发模式,多种业态、多元发展。充分发掘村内生态环境、人文历史等资源,利用城中村、近郊村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餐饮娱乐、农耕体验及商网、仓储、物流等多种业态,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如:利通区上桥镇牛家坊村依托自然风光及近郊村优势,建成村级农耕民俗文化博物馆、多家大型农家乐,把田园变公园、农居变景点,吸引大量周边群众观光休闲游玩,有力带动了村集体发展和村民增收。利通区东塔寺乡二道桥村、刘碱滩村和金积镇北门村自建或购买商网,青铜峡市同富村建设停车场,小坝镇张岗村建设农副产品仓储基地等,通过租赁、承包、联合经营等方式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

五是服务创收模式,转变思路、转型升级。村集体依托特色产业,组织创办农业生产经营服务公司、物业服务公司、劳务公司等服务实体,在提供农业生产性服务和居民生活性服务中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推动村集体经济产业转型升级。如:盐池县花马池镇郭记沟村成立农机服务合作社,购置犁地机、播种机、收割机等大型农机具,为本村及周边农户、合作社种植大户提供代耕代种、统管统收等农业生产有偿服务,年收入达8万元。

上一篇 下一篇

I 热点 /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