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频繁更名为哪般
去年以来已经有超过200家公司名称变更——上市公司频繁更名为哪般愈来愈多的奇葩更名行为往往是为了掩饰亏损、处罚等不良名声,吸引市场眼球,迎合资本市场的刻意炒作专家建议,购买股票选择标的时,应尽量回避那些业绩不良...
去年以来已经有超过200家公司名称变更——
上市公司频繁更名为哪般
愈来愈多的奇葩更名行为往往是为了掩饰亏损、处罚等不良名声,吸引市场眼球,迎合资本市场的刻意炒作
专家建议,购买股票选择标的时,应尽量回避那些业绩不良、常常遭到处罚、公司信誉受损且频繁更名的上市公司
近期,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更名潮热度不减,去年以来已经有超过200家公司简称变更,其中不乏投机炒作者。
日前,神州易桥发布公告称,公司证券简称将由“神州易桥”变更为“顺利办”。该公司资料显示,原来公司业务范围包括“顾问咨询、人力资本、金融保险、无形资产四大类”,同时还“为小企业提供运营和孵化,对大企业提供加速和赋能”。
当然,改名的公司可不是只有神州易桥一家。经营地产的上市公司正和股份更名为洲际油气;主业生产烟花的熊猫烟花改名为熊猫金控,转型科技金融公司;百圆裤业更名为跨境通。去年以来,已经有超过200家公司简称变更。
上市公司频繁更名到底有哪些原因呢?
业内人士表示,公司名称是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诚然,上市公司正常更名是自身权利,如果确实因并购重组成功、大股东易主后带来主营业务改变则更名属于正常现象;但是,愈来愈多的奇葩更名行为往往是为了掩饰亏损、处罚等不良名声,吸引市场眼球,迎合资本市场的刻意炒作。由此来看,规范上市公司更名行为势在必行。
一方面,沪深交易所等监管层应规范上市公司频繁更名行为。日前,上交所公司监管部徐明磊公开表示,有一些上市公司特别愿意进入一些新行业,但实际上并不具备从事这些行业的资质,他们进入这些行业的动机值得怀疑。过去几年,很多上市公司都会把自己的名字改了。从目前情况看,除了那些主业真正已经变更的以外,越喜欢改名字的上市公司,出现问题的概率会越大。
继上交所发布《上市公司变更证券简称业务指引》后,深交所日前制定发布了《变更公司名称备忘录》,旨在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任性”变更公司名称行为,促进上市公司健康发展。针对个别上市公司迎合市场炒作变更公司名称等情况,监管层念起“紧箍咒”,以避免误导市场和投资者。
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还应提高上市公司更名准入“门槛”。北京地区一家中型券商首席经济学家认为,市场上的确存在部分上市公司虽然更改了名称,但实际业务转型并未跟上更名速度与步伐的情况,主营业务与新名称关联不大。因此,应该在上市公司业务变更完成后更改名称,并须满足更高标准,如新业务12个月实现营业利润占总体营业利润的比例高于30%,更改后主营业务最近12个月已实现的营业收入占其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营收30%以上,等等。
“股市名称是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频频改名不仅不会改变经营业绩逐年亏损的事实,也不利于资本市场长期公平、健康、稳定发展。”国开证券研究部副总经理杜征征说,对于部分更名后业绩仍连年亏损、未实质性地开展有关经营业务,或主营业务未达到公司净利润相应比例却随便更名的行为,投资者理应加强防范。
“购买股票选择标的时,应尽量回避那些业绩不良、常常遭到处罚、公司信誉受损且频繁更名的上市公司。”信达证券研发中心副总经理刘景德说。(记者 温济聪)
新华社北京7月22日电题:企业环保“耍赖”行不通2家上市公司被联合惩戒新华社记者高敬今年上半年,两家上市公司——山西三维集团、江苏盐城市辉丰公司因环境违法问题,被环境部门和证监会实施联合惩戒,更引发资本市场“用脚 ...
9家上市公司未按期披露年报被查处,或隐藏严重违法违规行为 [快讯]
证监会发布消息:近日,证监会稽查部门联合上市公司监管、会计监管、行政处罚等相关部门,专门部署了2018年专项执法行动第三批案件,集中查处9家上市公司未按期披露2017年年度报告的违法行为。目前,案件查办工作已全面展开。 ...
中国500强排行榜,考量了全球范围内中国上市企业在过去一年的业绩和成就。今年中国500家上榜的上市公司总营业收入达到了39.65万亿元,较去年上涨18.22%,涨幅翻倍;净利润达到了3.48万亿元,增长24.24%(作为对比,去年净利润涨 ...
7月8日、9日,刘士余主席、阎庆民副主席分别主持召开上市公司负责人座谈会,一是听取对当前经济金融形势的看法;二是听取对维护资本市场稳定、促进资本市场与上市公司健康发展的建议;三是听取对证监会工作的意见。下一步证 ...
今年3月以来,上市公司信用违约频发,接连出现债务危机的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在数量上已接近10家,其中不乏盾安控股、凯迪生态等明星企业。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此番牵动市场神经的信用违约短期内并未结束,伴随后续的低等级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