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货 气象助销
编者按:“新冠肺炎疫情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加试题。”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要求保持线上新型消费热度不减。连日来,电商服务出新出彩,线上消费新业态展现出强大生命力。面对当下农产品滞销等问题,气象部门驻村第...
编者按
:“新冠肺炎疫情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加试题。”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要求保持线上新型消费热度不减。
连日来,电商服务出新出彩,线上消费新业态展现出强大生命力。面对当下农产品滞销等问题,气象部门驻村第一书记直播带货、气象服务全流程参与、气象助农服务平台广开销路,从线上代言销售到线下发货运输,气象部门全力做好贴心服务。
驻村第一书记·山东煎饼、茶叶——当好“店小二”做优“代言人”
中国气象报通讯员 徐浩然
看着满满的订单,山东省日照市气象局派驻市东港区香河街道陡岭子村的第一书记万克利笑开了颜。面对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农产品传统销售渠道受到影响,万克利主动当起煎饼、茶叶等特色农产品“代言人”,通过网上带货、卖力推介,助力农户增产增收。
“如果没有‘智e购’这个平台,没有万书记的牵线对接,我们村今年的煎饼和茶叶可能创收无望。”村委委员尹峰感激地说。
短短几天时间,依托“第一书记代言俺村好产品”活动和“智e购”网上商城,全村的青华山煎饼、瑜山翠龙茶等特色农产品销路大开。
“以前都是外地老板来收购,受疫情影响,煎饼、茶叶遇到了销售难题,现在万书记帮助农户实现了特殊时期的产销对接,畅通了农产品销售渠道。”村主任尹相召表示,通过转变思路、线上线下联动,农产品销路一天比一天好。
茶叶采摘不等人,疫情期间制茶进度大不如前,少制一斤茶就损失一斤茶的收入。万克利有些无奈:“忙活一年,茶叶要是产不出来、卖不出去,收入眼看着要泡汤。”
生产并不是唯一的困难。受疫情影响,全市线下农副产品零售市场因工人工资上涨、物流运输受阻等原因未完全开放,销售成了比复产更大的难题。万克利多方采购口罩、手套、酒精等防护物资,每天对茶叶炒制场所进行全面消毒,实行采茶工人分区采摘……在严格把控下,茶叶生产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
“疫情防控不能耽误,恢复生产同样不能耽误,我们不但要推动复产,还要帮助村民打开煎饼和产品的销路,解决卖货难等问题。”作为代言人,万克利千方百计想主意,除了用好微信群、朋友圈等途径外,他还关注到“智e购”网上商城,亲自当起“店小二”,并充分发挥自己信息网络专业出身的优势,制作代言海报、拍摄代言小视频,把农产品晒到网上商城,进行“订单式”销售。这样一来,消费者不仅可以在网上购买,还可以根据需求提前预订和选择配送时间。在他的大力推动下,借助直播日照、大众网等媒体宣传,越来越多的人在“智e购”网上商城下了单。
“现在煎饼和茶叶一制作出来,商户就过来取货了。”尹相召介绍,商城把物流车直接开到村民家门,且采购价格与集市销售价格持平,特色农产品因而实现在全市各大超市顺利上架,煎饼和茶叶销售难的问题迎刃而解。
“直播带货的消费模式已经到来,气象人也不能迟到。”万克利表示,下一步,将推进电子商务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继续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助力贫困村经济升级,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畅通贫困村、贫困户的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困难群众增收脱贫。
万克利参与“第一书记代言俺村好产品”活动,现场推介煎饼、茶叶等农副产品。图/文 崔广暑
气象助农服务平台·四川黄果柑——果子黄销路畅农民笑
中国气象报记者 王亮 通讯员 王蕊
清晨,一声鸡鸣打破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的宁静。村民黄树琴迎着朝阳出门,这里地处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东部、大渡河中游,受季风和自然地势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干热河谷地带气候,也孕育出具有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农产品——黄果柑。
石棉县属全国优质黄果柑生产第一县,该县黄果柑产量约占全国总量的70%,作为当地支柱产业,黄果柑已成为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3月以来,石棉县迎来黄果柑收获季。在当地果农的精心培育下,今年黄果柑又是一个丰收年。然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传统销售带来了很大冲击。
往年,这里每年3月上旬都会举办黄果柑采购会,全国各地采购商纷至沓来。
而今年,采购会由线下交易改为线上销售。
“如果自家的黄果柑卖不出去,这一年的劳动成果就要打水漂了。”看着满树黄橙橙的黄果柑,果农邓玉琼直发愁。
“黄果柑是当地气候特色农产品,解决农民们的燃眉之急也是气象部门的职责所在!”中国天气网负责人刘轻扬说。
3月19日起,中国天气网联合中国扶贫基金会及善品公社开展互联网电商扶贫活动,在全网发出“天气精选 ‘战疫’扶贫”助农活动的号召,推出“实惠型4.5斤装”“分享型8斤装”和“精致型8.3斤装”三种线上购买选择,并通过明星宣传、公众号推荐、网络推广、电商销售等多种形式,拓宽销售渠道,助力果农增产增收。
据悉,黄果柑上线气象助农服务平台半小时,下单即达两千份。
“任何一个果子只要在我手里,立马就能知道好坏。”今年52岁的黄树琴是石棉县坪阳村人,从事黄果柑初级分拣工作已经有五六年了。她向来对黄果柑的品质要求严格,只要果子表面有些微伤痕、病斑等,她一律不收。此前,就有不少果子被她“遣返”。
年初,她和这里的其他果农一样,正为全村的黄果柑销路发愁。伴随“天气精选 ‘战疫’扶贫”助农活动的开展,黄果柑到了,加工车间忙起来,生产线动起来,她和这里的村民一样“连轴转”似地忙碌起来。
截至4月5日首批产品售罄,十余天的时间里,助农活动共计销售黄果柑5万余斤,气象服务贯穿采摘、筛选、分拣、检测、包装、运输等各环节。虽然辛苦,但每个人都干劲十足。截至4月20日,微博话题“天气精选”阅读量达4800万。
此外,石棉县还成功举办了黄果柑线上销售新闻发布会。石棉县坪阳黄果柑专业合作社王志伟说:“通过电商与市场两条销售路线‘双驱’模式,每天黄果柑销售量在3.8万斤左右,价格还不错!”
如今,黄果柑销售一路向好,部分黄果柑主产乡镇甚至出现销售爆棚的现象,120余家客商线上线下销售繁忙,国内成功销往东北三省和浙江、山东等地,线上还销往俄罗斯、越南、老挝、缅甸等国家。
合作社组织对村民种植的黄果柑进行分拣。图/文 王涛
全流程气象服务·湖北小龙虾——红红小龙虾火火销售路
中国气象报记者 高迅芝 通讯员 邓超 耿芳 何明琼
连日来,春光回暖,荆楚大地逐渐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复苏,小龙虾也迎来了销售热潮。特别是央视新闻联合中国之声推出的“我给家乡带个货”专场线上直播售卖活动,更是给小龙虾增添了火热的人气。
3月21日,湖北省潜江市举行龙虾开捕仪式,超过1亿人次通过直播平台参与“云捕虾”“云赏虾”“云品虾”。为确保开捕仪式顺利举行,潜江市气象局提前3天向市政府提供精细化气象服务信息,并在活动当天提供逐小时滚动预报。精细服务得到潜江市市长龚定荣的充分肯定。
“牵起你的小手,扭着你的细腰,掀起你的红盖头,这可是吃监利小龙虾的口诀哟!”4月8日,在同样盛产小龙虾的荆州市监利县,县长韩旭走进电商直播间,变身“主播”为小龙虾直播带货。此时,监利县联农合作社理事长付强正在监利县城高速公路出口,指挥工作人员把一个个白色泡沫箱搬上冷链物流运输车。
“多亏了气象部门的精细服务,我们每次都能合理安排小龙虾捕捞时间,及时捕捞运输,从而保质保量。”看着一箱箱小龙虾顺利装车,付强笑开了花。
为保障小龙虾销售不受天气影响,潜江市气象局和荆州市气象局第一时间转发省气象服务中心每日发布的疫情防控气象服务指数预报、交通气象服务预报等服务产品和省高速公路沿线自然灾害风险研判专报,还及时发布雷电、大风、暴雨、大雾等交通高影响灾害天气预报信息,助力小龙虾从出水到餐桌一路畅通。
“现在可方便了,手机上就能收到气象信息,微信群里发个消息就有气象专家在线答疑,农事一点儿没耽误。”潜江市谷里花韵家庭农场负责人肖诗兵说。
长期以来,养殖户大多采用传统的“一季稻一季虾”的生产模式,生产的虾以小虾居多,前期作为虾苗出售,后期作为库虾卖给加工厂。但随着生产规模扩大和近年来市场相对饱和,利润逐渐走低,此次疫情更是加剧了这种情况。
早在2月初,潜江市气象局通过各种渠道发布农事提醒,由于入冬以来天气偏暖,气候有利于小龙虾越冬和虾苗冬季培育,今年虾苗上市的时间较往年提前10至15天,2月下旬即起捕上市。2月中旬,潜江市气象局、市农业发展中心和国家虾蟹体系潜江综合试验站合作,联合发布小龙虾养殖专题气象服务,建议养殖户调整虾稻共作模式,并改养虾苗和库虾为养大规格商品虾。3月13日,潜江“解封”,潜江市气象局于当日发布小龙虾养殖专题气象服务信息,指出小龙虾进入黄金生长期,要求养殖户在做好个人安全防护的前提下,有序下田,分时作业,持续做好青苔清除、水位调节、水质管理、饲养管理等工作。
如今,潜江市已开通至上海、江苏、浙江等地60余条“小龙虾销售专线”,辐射390余个城市,小龙虾每日交易量400余吨。
化危为机答好疫情加试题
当前,疫情防控“步稳”,恢复生机“蹄疾”。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复工复产、春耕生产等各项工作都耽误不得,十个手指弹钢琴,考验着气象干部职工的使命担当。
黄果柑上线气象助农服务平台半小时,下单两千份;景德镇气象专家茶园直播两小时,千余人观看;从池塘到餐桌、从湖北到全国,“一条龙”式小龙虾生产气象服务打通各环节……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年,气象部门积极创新,采取“云带货”“云促销”等方式,助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难题。
直播带货、短视频助销等方式打开了市场新空间,补上了传统农副产品营销的“短板”,也为气象服务供给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尤其是当下,面对“战疫”战贫双重挑战,各级气象部门需危中见机、危中求机,沉下心来、扑下身子,坚定不移把保障民生摆在气象服务工作的突出位置,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气象服务需求,调动和发挥广大气象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做好需求端“文章”,打通供需间“堵点”,持续扎实促进消费扶贫、定点扶贫等工作。(王亮)
(来源:《中国气象报》2020年4月23日二版 责任编辑: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