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更高品质的好日子——新发展理念下的贵州经济高质量发展
创造更高品质的好日子——新发展理念下的贵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之五“181.55万元!”3月中旬,刚复工复产不久的贵州宏财聚农投资有限公司便收到增量留抵退税“大红包”。“这笔退税已超过公司今年2月份销售收入...
创造更高品质的好日子
——新发展理念下的贵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之五
“181.55万元!”3月中旬,刚复工复产不久的贵州宏财聚农投资有限公司便收到增量留抵退税“大红包”。
“这笔退税已超过公司今年2月份销售收入。”公司董事长鲁鹏说,正是有了税收优惠政策,公司才有充足的资金增加研发投入、扩大规模,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
落实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以来,贵州省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活力得到进一步激发和释放,稳就业“顶梁柱”作用不断凸显,有效促进了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近三年来,全省居民收入增速连续位居全国前2位,城镇新增就业连续四年保持在70万人以上。
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让人民群众最大限度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高质量发展“最终目的”。贵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扭住群众最关心的收入、就业、教育、医疗、养老、居住等问题,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动力变革。
陈正欢以前就读于开阳县毛云乡鲁底村小学,去年随父母搬迁至蒋家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后,顺利进入刚建好的蒋家寨小学就读。新学校离家只有几分钟路程,学校音乐室、实验室、体育场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蒋家寨小学建设,是开阳县2019年教育领域的民生实事之一。
教育是最长远的民生。近年来,贵州持续压缩党政机关行政经费的6%,用于实施普及学前教育、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高中教育突破工程、高等教育突破工程、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政策等,推动教育事业快速健康发展,让更多人能上学、上好学。
在六盘水市六枝特区俊康康养中心,黄勤忠老人每天都会抽出时间锻炼身体。黄勤忠说,“这里条件很好,工作人员对我们非常关心和体贴,所以家里很放心,我在这里住得也安心。”
受家庭小型化和青壮年劳务输出影响,贵州近年来城乡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明显。与之相对的是,养老护理人才不足、农村养老服务滞后等短板突出。
聚焦养老痛点和堵点,贵州充分发挥政府作用,通过简政放权、创新体制机制、激发社会活力等举措,不断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满足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2019年底,全省建成557个城乡养老机构设施,每千名老年人拥有机构床位数超过34张。
贵州率先在全国建成省市县乡四级公立医院远程医疗服务体系,推动全省分级诊疗及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则让长期困扰贵州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远”的“痛点”得到缓解。
习水县永安镇64岁的何茹正是其受益者。何茹因腿疾行走困难,在习水县中医院,借助5G网络,她的病史资料、X片、CT图像被实时传到上海岳阳医院会诊中心,现场专家初步诊断后,指导医生按步骤进行“坐位调膝法”治疗,帮助何茹康复。
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当前,共享发展成果已成为贵州保障民生最鲜明特征。
贵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蒙丹认为,让共享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关键是突出重点、完善制度,持之以恒办好各项民生实事,一方面要集中注意力解决各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实现全面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另一方面要继续聚焦就业、教育、养老、医疗、住房等重点领域,解决好群众关切的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
近年来,贵州进一步压减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把更多资金用于脱贫攻坚和民生改善,以政府的“紧日子”换取人民群众的“好日子”。
让共享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在贵州财政数据里得到充分体现。2019年,全省教育、社会保障、就业、卫生健康等民生类重点支出完成4003.11亿元,占全年财政支出的67.6%以上。今年1至2月,经济社会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很大,在全省财政收支下降的情况下,民生领域支出仍然保持较快增长。(记者 袁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