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位一体”守护家园
六位一体网格化管理打造藏区社会治理新模式。黄灵燕摄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花石峡镇依托生态管护员,全面推进六位一体网格化管理,按照一岗多责、一职多能的模式,以全镇483名管护员及干部职工为网格化成员,构建了以基层党...
六位一体网格化管理打造藏区社会治理新模式。黄灵燕摄
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花石峡镇依托生态管护员,全面推进六位一体网格化管理,按照一岗多责、一职多能的模式,以全镇483名管护员及干部职工为网格化成员,构建了以基层党建、生态管护、精准扶贫、社会稳定等为主要任务的六位一体网格化管理新模式。
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花石峡镇措柔村的曲智,当了34年的村党支部书记,从未想到过,村务治理和为村民服务,能像如今这样便捷高效。
就拿年初疫情防控而言,曲智在村网格群内一声招呼,全村50名网格员迅速行动,将各自管理的3至4户牧民家庭信息第一时间收集,上报小组长,小组长统一汇总,上报给曲智,整个过程没超过12个小时。
这样的统计上报,恐怕在居住集中的农区也很难在12小时之内完成,但在措柔村变为了现实。
这种情况要搁以前,最起码要十天半个月,村干部就那么几个人,全村209户牧民分散居住在6.3万公顷的草场上,每次到村民家中,都是按照一个月时间来准备,有时遇上大雪封山,偏远的牧民家是出不去进不来。提到以前入户收集信息等工作,曲智不禁眉头一皱。
变化从2016年开始。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曲智成为了黄河源园区的一名生态管护员,除了日常的村务,他还肩负起生态巡护的职责,看似工作内容增加,曲智也在犯嘀咕,村里的村务就很忙,兼顾了生态巡护,会不会顾得了这个顾不上那个。
实际上,曲智的顾虑是多余的,设置生态管护员不仅没有增加他的工作量,反而让他的工作变得轻松。
2017年,玛多县依托生态管护员载体,全面推进六位一体网格化管理模式,曲智成为三级网格网格长,三级网格下设五个网格,每个网格10名网格员,加上曲智,全村51名生态管护员全部成为网格员。
没有成为生态管护员的时候,牧民们也会到草原上捡垃圾,但捡的都是能回收能卖钱的垃圾,成为生态管护员后,不论什么垃圾,见着就捡,成为网格员后,不仅仅是生态保护,村里的大小事务都会分担给网格员。曲智看来,从牧民到生态管护员,再到网格员,伴随身份的转变,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到了村务治理。
对去年初的雪灾,曲智记忆犹新,也让他深刻体会到管护员成为网格员后,参与村务治理和为村民服务的积极性更高了。
去年雪灾发生后,花石峡镇由于地处风口,成了重灾区,措柔村也不例外,面对雪灾,曲智召集村里50名生态管护员,奋战在抗雪保通第一线,第一时间为村民送去了青干草料。
对于偏远牧户,没能打通道路的,曲智带头背运青干草料,送到牧户家中,网格员每到牧户家中,就将老弱病残的牲畜赶到村里的集中养殖点。雪灾中,措柔村牲畜零死亡。
雪灾结束后,措柔村被评为全省抗灾保畜先进村,牧委会主任东智代表全村,参加了在玉树藏族自治州召开的表彰会,并作了交流发言。
总结抗灾保畜的经验,曲智认为,大获全胜,网格员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作为延伸至每个牧户家的触角,服务牧户最后一公里。
生态管护员成为网格员,管护好生态,服务好牧民,不仅是曲智对自己的定位,更是对所有网格员的定位。
阿拉峡上下、拉泽、牧多三个地方是曲智巡护的地点,每个星期都要和其他网格员巡护一次,看看草原上是否有垃圾,基础设施和网围栏是否破坏,野生动物迁徙通道是否畅通,每次巡护的经历,曲智详细记录在巡护日记中。
翻阅曲智去年的巡护日记,九月一天的日记中写道:我在牧多地区巡护,发现一只藏野驴前蹄套在网围栏里,我小心翼翼地靠近藏野驴,将藏野驴前蹄从网围栏中取出,受惊的藏野驴瘸着跑向了远方,我又不放心藏野驴,悄悄跟在它后面,连续跟了它两天,发现藏野驴并无异样,我才离开。
曲智的日记中,类似的记录有很多,既有打通动物迁徙通道、捡拾草原垃圾等常规动作,还有解救受伤的野生动物、驱赶野生动物围猎家畜等偶然事件,这些点滴,都是曲智作为一名网格员尽职尽责的体现。
在曲智身上,我们对网格员工作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生态管护员横向拓展,纵向延伸,是信息采集、发现问题的第一感知触角,化解矛盾、消除隐患的第一前沿阵地,便民利民、解决问题的第一服务窗口,是党和政府在牧民当中的形象大使。
尤其是发展村集体经济、帮助村民增收方面,曲智以网格员的身份,带头入股,成立村集体经济畜牧业专业合作社。
常说温泉不吃饭,花石峡不住店,足见花石峡镇气候环境的恶劣,初夏的花石峡镇还是寒风瑟瑟。
在位于花石峡镇的措柔村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曲智讲述了合作社成立的经过。2018年,县扶贫开发局投入50万元,县委组织部投入50万元,加上建档立卡户产业到户资金,我们成立了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但是村民对于成立合作社并不看好,资源整合困难,前前后后村民大会开了不下30次。
成立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让曲智吃尽了苦头,村民接受牛羊入股,但对草场入股疑虑重重。
曲智和其他网格员逐户走访,群众普遍的一个想法就是草场入股后就收不回来。为了打消村民的后顾之忧,曲智带头入股,将自己家的牛羊草场全部入股到合作社,紧接着动员其余网格员加入合作社,群众看着村干部将自家的牛羊草场入股合作社,才打消了之前的顾虑。
在曲智的带动下,措柔村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资源资产整合率达到了100%,当年被确定为玛多县奶牛养殖试点基地,成为州级生态畜牧业试点,去年纳入省级生态畜牧业试点。
成立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的初衷,一方面是帮助村民增收,另一方面则是为了生态,让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曾经,措柔村的马牛羊等牲畜共有3万多头(只、匹),合作社成立后,曲智划定四季牧场,马和羊全部淘汰,只发展牦牛养殖,如今,全村牧民的牛全部入股到合作社,合作社每年的牦牛数量都控制在5000多头。
看似牧民为保护草场作出了巨大牺牲,实则不然,曲智解释个中缘由,合作社统一管理统一经营,不仅能提高抵御风险能力,更能提高畜牧业发展质量,畜产品加工销售渠道也更为畅通。
这不,去年合作社盈利,贫困户分红20多万元,最多的分到了3万多元,村集体留用资金8万元,今年初的疫情防控中,措柔村从村集体留用的8万元中,拿出了2万元,捐给了武汉。
如今,村集体经济发展迈上了正轨,看着村民增收,贫困户脱贫,曲智欣然笑了,这既是作为一名村支部书记的职责,更是作为一名网格员的使命,如果连这点都做不到,那这个网格员当着也没啥意义,白拿了每月1800多元的工资了。
生态管护员成为网格员,工资待遇没有增加,每月都是1800多元,工作量却是成倍增加,时间精力不仅要花费在生态环境保护上,还要在基层组织建设、精准扶贫、民族团结、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投入时间精力。
这样的情况,放在任何人身上或许都不大愿意,和以前相比,劳动报酬没有增加,工作量反而成倍增加,放在任何人身上都会提相应的要求。但是,曲智和他的网格员没有任何多余的要求,依然坚定地守护黄河源。
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牧民将牲畜交到合作社,平时不用放牧,也不愿意到县城打工,现在能有这样一份事情干,大家都是你争我抢,非常愿意。走访了牧民,询问了牧民,曲智得出了这样的一个结论,在家无所事事,不如走进草原,走进牧民最熟悉最温暖的地方。
草原对于牧民来说,那是温暖的怀抱,如果一个牧民没有草原,就算不上真正的牧民,就像曲智一样,正因为对这片草原有情怀,才能全身心投入到这片草原,全身心投入到牧民身上。
曲智如此,其余50名网格员也是如此,对草原一片赤诚,对家园一片赤诚。
措柔村牧民在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找到日常生活工作的归属感荣誉感,这也是曲智心心念念的目标。
正如采访最后,曲智所言,这片草原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我们保护草原,管理草原,就是在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张多钧 咸文静 孙海玲)
采访手记
一人干 十人帮
生态管护员成为网格员,曲智总结为一句话,一人干十人帮。
4月19日,记者跟随曲智,采访了解了措柔村生态管护员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内,储备充足的青干饲草料,现代化畜产品加工设备,处处透着村民参与村务治理的成果。
谈起早些年村务发展情况,曲智满脸忧愁,早些年,村干部就七八个人,要为全村209户594人服务,有时候忙起来,顾头不顾脚,最终啥都没干好,引来村民的一大堆怨言。如今,网格员参与村务治理,改变了过去的一人管理几十户村民的模式,转变成了一人管理几户村民的模式。曲智形象地说出了以前和当下政府职能的转变。
众所周知,玛多海拔高、位置偏,是制约发展的硬伤,但是,玛多干部群众缺氧不缺精神,硬是凭着一股韧劲,创造出了一片牧民安居乐业的新天地。
都说创业难,玛多县创业难的背后,是保障机制的创新,从曲智的讲述中,记者发现牧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玛多经验。
所有的一切,还要从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说起,当时,玛多县划到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当时,玛多县利用每户安排一名生态管护员的有利时机,依托全县2159名生态管护员覆盖面广,群众基础好,工作积极性高的有利条件,调动并发挥自身优势,全力推进基层组织建设、生态保护、精准扶贫、维护稳定、民族团结、精神文明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六位一体管理模式。
一步一步摸索,一步一步发展,截至去年,玛多县生态管护员增加到3042名,围绕生态管护员转变为网格员,玛多县打造了六位一体管理模式升级版,依托原有的平台资源,纵向深入,横向拓展。
最终形成了以共建为基础、以共治为根本、以共享为目标的社会治理模式。
从曲智的讲述中,可以明显发现,区别于之前的六位一体管理模式,升级版的六位一体管理模式,在生态管护员工作能力和水平提升工程、基层党建提升工程、生态保护提升工程等十大工程的基础上,把靶心瞄准聚焦基层最急需、群众最期盼的实事上,将人、财、物更多投入基层,以就业、就医、教育、出行、住房、饮水、社会公共服务、文化需求等民生实事项目,由表及里、纵深推进,不断顺应和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
最终的目的,推进六位一体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升级,生态管护员由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变,职能部门由要我进向我要进转变,治理方式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
同时,随着六位一体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推进,基层存在的诸如权责不对、简单划网格、干部干、群众看等诸多问题得到妥善化解,群众由被动接受管理转为社会治理的参与者。
不得不说,一人干十人帮,开辟了藏区社会治理的玛多经验。(张多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