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寺堡区“三个一”工作法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精细化
近年来,红寺堡区始终坚持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网格化社会治理中的领导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将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与加强服务管理相结合,通过组建一支队伍、绘就一张网格、厘清一份清单...
近年来,红寺堡区始终坚持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网格化社会治理中的领导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将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与加强服务管理相结合,通过组建一支队伍、绘就一张网格、厘清一份清单的“三个一”工作法,使党的领导充分体现在基层社会治理的最末梢。
以能力素质为基础,建强社会治理“一队伍”。以划定的城乡社区治理网格为单位,按照“一个网格一个党小组”的总体要求,摸清党员底数,建立网格党小组。采取党员自荐、民主推荐,乡镇(街道)和村(居)党组织考察把关的“双推双考”方式,挑选政治素质好、组织能力强、群众威信高的正式党员担任网格党小组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以来,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和区委副书记包抓5个乡镇和1个街道,32名处级领导包抓64个行政村和7个社区,36个区直部门和事业单位党组书记(局长)变身“片区长”、党组成员变身“楼宇长”、党员干部变身“网格员”,分别进驻25个城镇居民小区和10个片区沿街商铺,带领群众参与群防群控,让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
以城市党建为抓手,绘就社会治理“一张网”。全面推行街道“大工委”、社区“联合党委”和小区“党小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区直机关基层党组织和广大机关在职党员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要求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每年认领1个(含)以上社区服务项目,参与2次以上服务活动;有条件的在职党员与社区一个困难家庭结成帮扶对子,每年为社区居民办1件—2件好事实事,努力提升广大在职党员新形势下服务群众工作能力。55名机关单位党组织书记担任社区联合党委的“兼职委员”,打破街道、社区党组织垂直管理、封闭运行工作模式,构建街道、社区与辖区单位共驻共建的党建工作新格局。
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厘清社会治理“一清单”。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居民群众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依托社区综合服务站,建立志愿服务站点,推行居民点单、社区交单、单位下单、干部接单的“四单”服务模式和搜集、认领、圆梦“微心愿”等服务模式,常态化开展在职党员“社区奉献日”活动,把服务延伸到小区、楼栋和居民家庭,形成“工作在单位、服务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的常态化机制,进一步提高网格服务精准化水平,截至目前,及时解决暖气不热、出行不便等实事急事3000余件。结合创城创卫实际,进一步强化背街小巷、安置小区、“征而未建”区域等薄弱环节治理,建立重点整治清单,定期巡查、及时整改。同时,加大对小区空地及城区闲置地绿化美化力度,进一步建立健全市容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规范辖区周边的环境整洁度,提高城区居民宜居水平。